课改后的语文将如何进行论文

时间:2022-08-02 09:05:07

课改后的语文将如何进行论文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行,在实际教学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困惑。其中,如何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我认为,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应在不断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下,我将通过课改后语文课如何进行和作业如何布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对于课改后语文课如何上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交流:

树立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指导思想。我认为首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一种涵养水平。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点应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态度,丰富语文的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养成良好个性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即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首先,传统教学的“双基”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学生主要是接受、储存这种知识。新课程则不然。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新的语文课程不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有教师预设的文本,而且有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生成的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课程不再是“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固定不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开放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要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要不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根植现实,面向未来,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新时期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变化的、发展的、有活力的。

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无庸置疑,过去我们在学法指导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两个偏向:一是具体情境下的学法指导多,一般情况下的学法指导少;二是教师教给学生统一的学法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方法少,这两个偏向要注意纠正。

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监,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我将从以下几点(文秘站:)进行交流: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l)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面、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

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作业的革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作业改革要踏踏实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广泛推进,伴随着课改的步伐,有一系列的观念需要转变,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实践、总结反思。只有我们大家一道共同努力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创造新课程,才能让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取得成果。

上一篇: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检察院)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征信立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