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阅读”的现况与对策

时间:2022-08-02 03:12:28

中小学生“阅读”的现况与对策

【摘 要】 当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是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时间较少、阅读量偏小、阅读内容不精、阅读效果不佳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阅读的认识;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保证学生们的阅读时间,在阅读上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关键词】 中小学生 阅读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1 当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1.1 缺乏阅读兴趣。中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时,大多数同学是一时心血来潮,阅读上一会儿,这股劲过了,阅读的场景也就没了。大多时候,他们的阅读是在受到老师的要求时。如,在晨读时,老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大多数同学只是放开嗓门,大声地读,一点阅读情感都没有,就这样老师还得好好守着,老师一离开,他们地读书声就慢慢地消失了,紧接着听到的就是悄悄的说话声。

1.2 阅读时间较少。由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和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

1.3 阅读量偏小。由于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较少,固阅读量也随之偏小。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00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或超过5000字的学生还没出现。由此可见,中小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1.4 阅读内容不精。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以教参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一点通》、《同步作文》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些《童话故事》、《故事会》、《漫画》类书籍,而真正阅读名著的同学很少问津。

1.5 阅读效果不佳。当今中小学生在阅读时,只入眼不入脑,是过眼云烟的粗略阅读,快餐式阅读。对于这一点,笔者有亲身体会,学生在做练习,遇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的题时,习惯性快速地浏览一下短文,入眼不入脑,随后拿着题就问怎样做,你反过来问他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他却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2 影响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因素的探析

2.1 教师缺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意识。一些教师认为,老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坦言,从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习惯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讲好课,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很少涉及阅读方面的作业布置与研讨。

2.2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调查发现,由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他们很少有时间去阅读,就是有时间去阅读,阅读的书籍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老师安排和规定,他们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由于阅读带有强烈的束缚性和限制性,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一点一点地被逐渐消磨掉了。阅读兴趣的消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3 学校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然而,在学校里,还是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良,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是否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了。

3 对策与建议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认为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要想激起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对阅读的认识,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益处,带来的快乐,从自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愿读、爱读、好读、乐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同兴趣的学生,因材施教。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了。

当前,我们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特征,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首先,学校要改定阅读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还有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使学校的藏书丰富,更新速度快,有适宜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图书。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提高素质,把阅读意识重视起来,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学生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还可以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开展一系列的读书竞赛等活动,也可创办“班级读书角”,利用中小学生的从众心理,掀起读书的热潮。只有教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阅读。

3.2 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有幸聆听过张国生老师的几节“大语文教育”的知识讲座,在谈到语文阅读时,我清楚地记的张国生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讲语文课时少不了阅读,师不仅要范读课文,而且还要根据文章情景启发、诱导、点拨学生读出情感来。”张国生老师在讲授大语文阅读教育时,范读一些例文,他总是声情并茂、情感交融,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这样,张国生老师还谦虚地说:“我可能不是最好的演员,但我会做最好的导演,所以,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另外,我们除了做好学生阅读时的引导外,还要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书籍,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抵制他们阅读的盲目性和入眼不入脑的快速阅读或粗略阅读,让学生懂得自己应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不能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指导好学生写好阅读随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3.3 保证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在地方,特别是农村,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就认为教师的能力、知识水平不行。同时,领导也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年终评优、评模的根据,所以就出现了“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脚踏实地地干着应试教育的局面”。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难以保证,阅读量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阅读量不足与阅读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转变评价机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为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也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一定还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3.4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中小学生特别爱表现自己。我们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减少课文课堂教学时间,增设专门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中,可以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失望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提高学生阅读的认识,调动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给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保证他们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并加强指导,我相信,学生们一定会还我们一个惊喜,给他们自己一个辉煌的每天。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下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