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运用微博办好电视新闻的思考

时间:2022-08-02 09:08:00

地方台运用微博办好电视新闻的思考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和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载体,使之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如微博的社会影响极大,对广播电视媒体办新闻节目大有裨益,但是同其他新事物一样利弊并存。地方台借助微博办好当地电视新闻,仍需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认真探索。

选用微博要注重地方性,保持节目的地方特色

地方台新闻节目的观众主要是当地百姓,新闻节目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题材要注意接近性,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地观众的收视心理。有的地方台花很大精力搞“全新闻”,靠从网上(包括微博)搜罗、或从上级台摘编的新闻支撑门面,还指望当地观众不再调台,只看他们一家的节目,这是奢望。因为关心新闻的观众对新闻是先睹为快,而从上级台摘编新闻再播出至少“慢半拍”;从网上(包括微博)搜罗的外地新闻则多是奇闻异事。这些新闻因为缺少地气,不能代替当地新闻。地方台可注重当地作者的微博,适当选用以丰富地方新闻更为实际。

微博的特性造就了微博的价值,地方微博为地方电视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记者”和“评论员”。如2012年 3月12日,大连台的《大连早晨》节目播出过程中,有网民通过大连台的微博平台,传来30余名环卫工人不顾寒冷用毛巾擦洗被泥雪弄脏的隔离护栏的消息,并配发了环卫工人工作全景的特写照片,非常感人。我们插播后,马上就有网民评论:“非常感谢环卫工人这种热爱大连的举动和精神,劳动者是最美的!”再如,2012年4月19日在《大连早晨》直播过程中,有网民发来微博说在儿童公园一名老大爷锻炼身体时将脚踩在座椅上(配有照片,人物背影)。看了节目的观众立刻评论道:公共设施原本是提供方便、娱乐休闲的,如此不文明的行为给大家的好心情添堵。

选用微博要注重真实性,保持媒体人的职业道德

由于微博门槛低,人人都可以是微博的者,造成其内容良莠不齐。有的人为了博取粉丝或为了商业目的以及私利而制造虚假信息;有的则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的叙述中合理想象,夹杂虚假的信息;有的甚至在对一个事情辟谣的同时,又会编出另外一个相关的谣言,而且一些虚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发出。因此,在选用微博时尤其需要注重真实性。这不仅是对于虚假信息传播的有效遏制,而且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坚持,是媒体人新闻职业道德的体现。

在2012年6月18日的《大连早晨》直播过程中, 7:10左右,不少微博网友发来微博说,八一路大转盘东100米处自来水管爆裂,水如泉涌,路面交通受到干扰,一片混乱。因为事关重大,既不能轻易报道以引起公众不安,又不能置之不理以引起市民以讹传讹。值班编辑当即布置距现场两公里处采访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了解、核实,在7:32时成功与演播室对接,直播了此消息。《大连早晨》微博与电台交通广播同步播出这条消息,让市民及时了解现场情况,使正在上班路上的有车一族及时改变行车路线,避免了出现抢行等交通拥堵的状况,为早高峰出行的市民提供路况信息,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选用微博要注重权威性,不忘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

提起微博和其他新媒体,时效快和信息量大是传统媒体难以比肩的。传统媒体要扬长避短,不要与微博比时效性和信息量,要比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据调查,在微博上有40.55%属于“我在做什么”之类的无意义的信息,琐碎的信息占据微博传播内容的80%以上,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无意义信息是微博的一大弊端。

另外,微博新闻虽然能及时、快速地反映最新发生的事情,但140字的容量是其在反映新闻深度上的短板。即时发生的新闻需要速度,而新闻背景的分析则需要深度,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和寻求突破之点。传统媒体拥有专业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新闻敏感度、甄别能力等专业素养是普通微博作者所不具备的。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满足对信息的简单传播,还应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突破动态新闻的肤浅和表象化特点。对于重大题材还要形成舆论强势,引导舆论,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思考。

总之,传统媒体要选用的微博,不仅要内容真实无误,而且题材要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社会意义,以维护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避免“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现象,杜绝选题的碎片化、边缘化、低俗化。地方台尤其应充分发挥自己拥有大量采编人员的优势,不仅利用好微博上的信息,靠节目的接近性、亲民性,让广大受众喜欢看,而且要靠节目的真实性、权威性让广大受众信得过。这样,地方台才能在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选用微博要加强互动性,延伸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

微博互动性强的特点值得广播电视媒体借鉴。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建立微博平台,让受众通过栏目微博链接形成微博群落,加强互动和信息传递和扩散。2012年4月14日早上,患尿毒症做过肾移植手术的姜先生从烟台看病回大连,不慎将总价值7000多元的排斥反应药落在出租车上。这种药在大连各药店都买不到,姜先生又必须每天服用,因此,姜先生向媒体求助。大连台《新闻锋线》节目的官方微博了这条求助消息,并被多位市民和媒体人士转发,经过一番“微博接力”,拾到药品的市民闻讯主动与本栏目联系,姜先生在16日就找回了这些“救命药”。2012年4月16日大连台《新闻锋线》节目播出了《锋线直击:微博助力 找回“救命药”》的消息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大连义工荣梅丈夫下岗后患脑瘤瘫痪,急需做颅骨修补手术,但5万元的手术费用无力承担,发微博求助。大连台《大连早晨》节目在2012年6月18、22、24日根据事件的进展情况,分三期播出大连义工荣梅急需帮助的消息,一场牵动众人的爱心接力在滨城温暖启程。截至2012年6月24日晚,荣梅收到包括个人、团体、单位等共计8.07万元的爱心捐款,让荣梅一家绝处逢生。

由此观之,微博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不可小觑,地方台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大连台新闻频道的《大连早晨》《新闻锋线》两档新闻直播节目2012年2月6日改版,随即也开通两档栏目的官方微博。节目开播近六个月,两档节目粉丝量达到11000余人和3300多人。这一载体的开放,使两档节目的微博成为网民言论表达的开放平台、交流互动的便捷工具以及突发新闻的出色载体,为地方台电视新闻的直播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源,满足了大容量电视新闻直播的需要。

面对微博的迅速崛起,地方台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转变思路,苦练内功,就一定能在信息化发展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当代电影音乐的创作理论与美学特征 下一篇:童装市场及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