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曲表演中眼神运用的规律与训练

时间:2022-08-02 03:37:51

浅析戏曲表演中眼神运用的规律与训练

摘要:在戏曲表演中,眼睛是传神的主要部位。演员,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体现角色的内心活动,不论是高兴、忧愁、沉思或惊异,愤怒或悲哀,都是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来体现的,而面部表情又是集中在眼睛上,有了一双传神的眼睛人物就活起来了。鉴于此,本文就戏曲表演中眼神规律训练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戏曲;眼神;舞台

戏曲来自民间,最早的戏曲“剧场”是围观露天广场,任何方向都有观众,演员在距离观众很近的地方表演,戏曲演员从来不把观众当“外人”,通过眼神与观众的交流,把人物的内心隐秘,通过身段、眼神,示意给观众,使观众参与。如果放弃与观众的交流,将会削弱对观众的吸引力,削弱观众的欣赏兴味。戏曲演员要想运用好眼神,首先就要对常犯的眼神上的问题进行了解。

一、戏曲演员常见的问题

舞台上如果眼神不到位,就不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还会影响到人物的气质。舞台上眼神常犯的艺病如下:1.眼神呆木。眼睛动作滞缓,不灵便,影响表演的神采。即使表现性格木讷的人物,也不能呈无意识的自然状态,也需要运用眼神表演人物的木讷。2.下垂如闭。戏曲舞台上,眼神的动作不能无意识状态,包括垂眼,也不能像生活中那样无意识状态,而是有控制的,眼睑下垂时视点不能太近,约垂至离脚下二米左右,使观众看来像是闭着眼。3.眼睛瞪大。眼睛大是表演优势,但是如果只为显示眼睛大而一直瞪大眼睛,眼神会显得很愣,而且眼睛一味用力瞪大没有起伏,也会削弱审美感觉,所谓“眼大无神”。某些角色的性格,并非眼睛睁得越大越好。4.眼光散神。眼神的动作无章法,显得散乱,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5.眼珠乱转。戏曲舞台上,不能无目的地转动眼珠,否则有卖弄之感。6.眼神虚空。出于对人物体验不够,没有激情,造成眼神的盲目性。以上的艺病,均是内于对人物体验不够,以及对眼神的技巧掌握不够,以致眼神表演不到值。

二、戏曲演员眼神基本训练入门

人们常用“一眨眼”来表现眼睑动作速度之快。可是到了戏曲舞台上,如果真把生活中“眨眼”的节奏直接搬上舞台,则观众会感到不够鲜明,削弱感染力,所以,眼神的表演节奏,也需要加以夸张、变形。舞台上眼珠的转动、眨眼时眼睑的开、闭等节奏,都需要慢于生活节奏,眼珠动作幅度也需要大于生活状态,使情感传达鲜明。戏曲演员的眼神表演,不是仅靠演员的天赋或灵感,因为它并非生活的自然流露。眼神表演来自生活中眼神的提炼、夸张和变形:眼珠转动、眉毛的收放、眼睑的开合都是有章法、有节奏感的、有美感的技巧表演,它也需要训练。当演员有了熟练的眼神技巧和深刻的体验.在舞台上眼神才会有亮度、力度、灵活度、感应能力、控制人,眼神才能有灵气。眼睛的训练,其实就是眼珠和眼睑的训练。训练的目的,是达到和眼珠的上、下、左、有的运动。主要方法有:1.左右移动眼珠。眼睛平视放松,眼珠左右横向移动,左耳、右耳,练习眼珠动作的夸张幅度。2.圆圈转动眼珠。眼睛先平视,眼珠连续去看左耳、眼“转动”起来。3.眨眼睑。眼睛拾起和下眨节奏适当放慢。4.闭眼睛。眼睑先要睁大,而后合上。5.斗眼。“斗眼”是极度的夸张、变形,一般用于人物神志错乱、晕倒、疯态等不正常的状态。

三、戏曲演员眼神的舞台技巧

1.眼神“亮”的办法

表演受到外部刺激或触动内心思维时“眼睛最为先”,就是首先用眼神传递给观众,也就是运用“拎神”技巧。“拎神”是戏曲表演者重要的基本技巧。动作要领是:眼睑先放松,“拎神”时,伴随“浅吸气”的动作(节奏要利索),眼睑瞬间抬起。一般情况下不能端肩。“拎神”的眼珠不要正对观众,但在人物十分激动时“拎神”,眼珠可直对观众席,吸气加深,时间放长,有时可以用端肩来加强情感传达。唱、念、身段都是表现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手段。唱、念是表现人物之间的对话或内心思索。在每句唱、念开口前,应根据内容,可有或强或弱的“拎神”动作,这是传达人物内心动作的信息。夸张的眼神大多用在情感激变时。当表现思索忽有所得时,也需要运用夸张的“拎神”技巧,传达心理活动的信息。比如,前辈京剧表演艺术家用信芳主演的追韩信中,萧何闻得韩信已走,他赶到书馆,看到韩信留下的诗句,此时,背对观众的萧何,一个“拎神”配合―吸气,同时端肩,使萧何大惊的心态得到外化。

2.眼睑抬起的高度

在戏曲舞台上平视的眼睑,比生活中平视略高,如果观众席有二楼的话,眼睛的视觉高度,大约抢在二楼观众席的楼沿。

3.眼睑下垂到哪里

在亮相之前或表现含羞、思索时,都有下垂眼脸的动作。垂眼时,一般视觉垂至离自己三米左右的下方,或舞台的台沿。如角色位置在台口,则眼珠可垂至观众席的前几排,使观众在演员下垂眼睑的余光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这也是演员与观众交流的需要。如果垂眼时,眼睑垂得太近,观众席看来,就像闭着眼,失去与观众交流的机会,并且影响美感。

4.怎样表演思索

眼睛平视,接着眼珠左右有节奏地闪动(2―3次),再接着眼睑上下眨动(2―3次),接着下垂眼脸,再抬眼脸“拎神”。演员练好唱、念、做、打等技巧固然不易,但是运用眼神技巧来塑造人物,使眼神成为“心之苗”,使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就更需要加强修养.包括文艺修养和技艺修养。传统的行当眼神是塑造新角色的眼神的参照。如花旦的圆眼、青衣的收神、小生的化眼、老生的虚眼、花脸的瞪眼等。由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生理情状、情感变化无一类向,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使“眼神”的变化自然也相应地千姿百态,不能穷尽。所以具体的眼神表演,要靠演员的体验,结合基本功技巧不断地创造。另外,眼珠动作必须训练有素,能自我控制,它的转动方向、速度、幅度以及静止位置等,都要得心应“珠”。

5.眼神“留”给观众

表演要适当地面向观众席,让观众通过眼神和面容,看清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活动。戏曲表演还要抓住一切机会通过眼神把“戏”“留”给观众,巧妙地与观众“交流”。但是,用眼神“引导”观众,并非用眼神去瞪观众,而是指演员怀有“观众意识”。演员在唱、念、做、打以及与同台角色交流时,都不能忘记用眼神向观众“交待”。演员面部在经过观众席时,不要无意识地垂眼或者闭眼(有意的垂眼、闭眼例外),尽量使观众能观赏到眼神,甚至在转身向内时,眼神都要“领”观众,把内心的情感“留”给观众,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2.休•莫里森.表演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下一篇:叙事与思考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