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2 03:12:08

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问题。文章首先从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情况、生源情况以及教学训练情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注意扩大招生范围,倡导跨区域招生以及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等三点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学校 发展现状 发展策略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运动员的培养质量会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是目前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形式,我国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都是出自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而我国的体育运动学校也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不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的体育运动人才,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观念的变化、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以及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问题的严峻性等等,为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新时期体育运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运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师资力量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师资,也就是教练员队伍,主要是由退役运动员组成的。由于这些教练员均有着专业运动员的经历,因此,绝大多数都具备较为丰富的运动实践经验,这对于我国体育运动学校教学训练工作的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与此同时,从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师资力量的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员的师资还普遍存在科学文化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扎实以及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专职教练员队伍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教练员都取得大专或者是大专以上的文凭,但是他们的实际水平与其文凭却普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很多教练员在开展教学训练活动时,采用的还是“师傅教徒弟,徒弟教徒孙”传统方式,而对于现代科学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掌握则较少,从而明显的反应了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源现状

从整体上来开展,近几年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很多体育运动学校都表示正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生源短缺、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生在现今的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了少数的学生都够进入高一级的专业运动队、考入高校进行深造或者是参军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家长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学校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二是,近些年的高校扩招、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考的升学率迅速提升,从而也因此影响到了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源,为体育运动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训练情况

近些年,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训练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多数学校学生的竞技体育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人才。但是与此同时,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也发现,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在取得了成绩与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运动员的成才率偏低、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科学化训练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策略

首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针对现有的教练员,要积极的通过定期培训、鼓励进修、组织外出观摩高水平的体育赛事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积极的引进人才,通过从国家、省优秀运动队和高校来引进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运动员与毕业生的方式,来优化学校的教练员队伍结构,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其次,注意扩大招生范围,倡导跨区域招生。针对目前多数体育运动学校面临的生源问题,学校应积极寻求解决策略,尽可能的打破目前体育运动学校在招生时的地域限制问题,通过寻求政府的支持等方式,来进行跨区域招生工作,以此来提高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最后,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开展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教学训练工作时,不但要注意考虑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训练工作的重要指导观念,改变传统体育运动学校以竞技成绩衡量一切的做法。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逐步调整原来的办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艳茹,沈建华,卢伯春.区县业余体校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

[2] 黄琳,吴希林.中德两国体校比较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3.02.

[3] 吴友良,宋旭.我国体校教育目标多元化培养体系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4.05.

上一篇:余额宝降温,天弘基金去哪儿 下一篇:检察监督讲究“先礼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