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学与赏识教育

时间:2022-08-01 10:18:16

高职美术教学与赏识教育

【内容摘要】高职美术学生大多美术基础较差,五年制的学生有的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对于专业学习比较茫然。根据高职美术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需要学会运用“赏识教育”,构筑与学生互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达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五年制 美术教学 赏识教育

一、五年制高职美术专业教育及学生的特点、现状

五年制高职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上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它适应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选择就读于五年制美术专业的学生与通过中招考上高中的学生则有很大区别,这些学生通常受到家庭、社会、同伴的影响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普遍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从家庭因素讲,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想把学校当作跳板,不用参加高考直接得到大专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希望早点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从学校和专业因素看,很多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认为上了高职就没有了高考压力,缺少激烈的竞争,学习自觉性较差,责任感不强。但是这些学生大多又比较聪明的,虽然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可能确实弱些,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他们的智商都不低,而且情商比较高,如果引导得当,这些学生将来还是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合理引导,方法得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重塑他们的人生。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赏识教育”,尊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加强情感投入,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并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远离误区。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育心理学认为,渴望被信任、重视、看得起是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尤其希望得到同龄人的羡慕、好感及老师的赞扬。而“赏识教育”符合高职美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其核心在于通过肯定和鼓励受教育者的闪光点,爱护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使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生活的目标,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从而促高职美术教学。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是冰冻了的情感也会消融”,情感是沟通师生心理交流的纽带,在高职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应用自己的情感去引发、诱导学生的情感潜势,以独特、深厚而有个性的真情来感染他们。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作为实施赏识教育的入口。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心准备教学,为学生做标准化的示范。并且尊重学生,激励并感化学生,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打好基础。

其次,在高职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还是速度上都要照顾好各种层次的学生,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不同程度的同学制订不同的目标,因人施教,常用的方法是统一讲解,单个辅导,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职美术教学中,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进入课堂都是愿意学习的,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素描时可以穿插美术史,讲讲画家生平趣闻谈谈作品拍卖等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枯燥的课程也变的有趣起来。

教师应该适时、适地、适人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尖子学生,应该在表扬的同时进行适当提醒,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鼓励探索未知;对于中等生,应该在表扬的同时,鼓励向尖子生靠拢;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都予以肯定与鼓励,让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尊重与关爱。当然,赏识要有“度”,“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赏识适当会事半功倍,赏识过度会让学生骄傲自满,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无限度地对学生一切方面的赏识,会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终经不起挫折,不敢面对现实;“赏识教育”需要实事求是,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当然,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个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

总之,赏识的语言能给人们注入无穷的力量,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高职美术学生从“要我学”上升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必将大力促进美术教学,顺利实现高职美术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上一篇:农村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尝试 下一篇:初中语文有效预习学案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