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4 01:39: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探讨

【摘要】阅读是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它激活人类思维,从中获得审美体验。阅读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陶冶情操,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阅读教学的层面,通过四个途径探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创新意识 培养

目前,虽然我们在为素质教育不停地努力,但在我国很多初级中学教学中,的确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子。具体表现在:“学校用分数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又用分数衡量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开发;偏重结果,忽视过程;偏重讲解,忽视审美情趣的提高,假如让学生多读革命英雄的读物,他们就会受到感染,学习英雄人物性格;如果多读“真、善、美”的读物,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真、善、美的人格。因此,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学生自我自读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学生在自读中“自为理解”,主动探究,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导,就能得到思考和开悟的满足,得到启智的喜悦和审美的享受,得到科学思维和技能的训练。

教师的点拨可以是一般方法的指导,也可以是具体的解答。教师的点拨可以在学生自读遇到理解障碍之后,也可以在遇到疑难之前。例如在学习了初一语文第四单元多彩四季后,我把描写四季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教师点拨:描写景物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要注意写得有声有色;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描写景物要注意动静结合……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基本上都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而且还发现许多其它的描写方法。这样学生再遇到写景文章,基本上不要老师再多讲,会自己分析了。

二、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封闭式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被动者、聆听者,教师则高高在上,是施令者、宣讲者,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唯唯是听,被动接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僵硬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效率,就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做到师生互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允许学生出错,不厉声斥责,不恶意贬低,运用多种方法,或巧妙引导,或及时纠正,或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继续讲解自己得出结论。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尤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独具一格的新颖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真诚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快乐,同时也获得足够的自信。课堂教学要在一种或热情饱满,或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获得身心的愉快。

三、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古人说:开卷有益,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是我们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语文是一种口语和文字的能力构建。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而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因此思维训练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就必须积累语言,多读多背背诵。人类文明的宝库中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秀文章,选择适合我们的精品阅读,背诵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训练语感的最佳途径是熟读背诵。

按照生、心理学的原理,熟读背诵,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厚积而薄发,能让书面语的一切言语因素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印象。诵读多了,印象就会深刻起来,最终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系统。有了这个网络系统,就有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即语感。有了语感,无论听话还是读书,都能理解其含义,感受其形象,判断其正误,体察其具体中的细微差别;有了语感,提笔作文,便能表情达意得心应手,遣词造句左右逢源,体味到“神来之笔”、“妙笔生花”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信随着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也养成了善于从人类文化知识财富中去吸取营养的能力。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掌握方法,体验快乐

高尔基说过: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伟大的人物谈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生在读文章的时候,普遍找不到阅读的方向,他们阅读后,只能感知故事情节,而不会从中汲取营养。缺乏深刻的思考。所以,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如可以开展“321”的教学模式,即3节课内、2节课外、1节作文。借2节课外读的机会,指导学生们一些阅读方法。如在阅读之前,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的简介。找到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材料,等等。阅读时,多与学生们交流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再谈我的理解。让学生自己从中获益。所谓教学相长,我也会从中汲取不少营养。

除了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外,我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做读书笔记。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会产生一些自己的见解或疑问,与作者思想进行碰撞。慢慢地,他们会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动脑。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感受快乐、创造快乐!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最后,我想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首先得一定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虚心学习借鉴像宁鸿彬、赵谦翔、程红兵、杨先武等这些语文名师大家的经验做法,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出现创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袁振国,2002年,《教育新概念》

[2]倪文锦,2003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雷玲,2008年,《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上一篇: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下一篇:职业中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