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融资特点研究

时间:2022-08-01 07:51:20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融资特点研究

【摘要】美国政府从战略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具体资金扶持上则尊重市场的意愿。美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是:通过立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健康基石、奉行“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资金扶持原则、充分鼓励基金捐赠和财团资助、充分利用国家人才制度优势、在文化产业上推行金融创新并积极利用外资等。

【关键词】美国文化产业 版权保护 金融创新

美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与竞争力在全球居于领导地位。这种领导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大。2011年,美国GDP总值为15.08万亿美元,文化传媒产业总产值为19460.7亿美元,占GDP总值比例为12.9%。2012年全球电影票房达到347亿美元,美国电影票房就有108亿美元,占到全球票房的近三分之一。二是行业集中度高,行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美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表现在各个文化领域均有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以电影业为例,派拉蒙、华纳兄弟、索尼哥伦比亚、迪士尼、环球、福克斯六家公司就占据了2011年81.7%的票房份额。三是美国文化全球影响力大。一方面,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FOX的电视新闻等美国无形文化品牌借助卫星电视和互联网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冲击着全球消费者;另一方面,美国文化产业通过全球营销体系将服饰、文具、箱包、生活用品等有形文化产品渗透进全球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将美国价值理念附着在有形的产品载体上。

美国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因为美国政府从战略高度上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另一方面也因为美国政府非常尊重市场资金的意愿,充分利用市场资金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研究美国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引导政策、文化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借鉴价值。

通过立法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健康基石

美国任何产业发展都非常注重法制环境,文化产业也不例外。美国政府认为,健康的法制环境是任何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护。在文化产业领域,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相关法律,如《版权法》、《专利法》、《优化知识产权法案》、《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等一系列为了实施有效的内容保护的法规法案,以尽可能详尽地形成和保护创造者的利益。美国还把版权保护意识延伸到国外,积极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TRIPS协议,保护美国版权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美国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的趋势是保护范围越来越广,保护程度越来越严,修改频率越来越高。以《版权法》为例,美国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优化完善,修改了近50次。美国版权保护期限不断延长,个人著作权保护期从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 然后又延至75年。公司版权保护期从75年延长到95年。这说明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除了法律保护,美国支持民间机构自发保护知识产权。例如,美国的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由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自发构建,其主要职责就是联合企业自身力量规范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工作。国际知识产权联盟有近2000家会员单位,涉及出版产业、软件产业、电视电影产业、动画产业、软件产业和音乐产业等多个文化相关产业。该组织在美国文化产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版权保护上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市场意愿主导政府资金的扶持原则

美国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坚持了其一贯的经济发展逻辑: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绝不干预。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府充分放权。美国尊重民意没有设立文化部,因为民众意识形态中认为设置政府管理部门对文化自由发展是一种限制。美国政府的这种定位给了文化产业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即便美国政府重视文化产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尽量避免用行政意志干预市场规律。美国政府虽然成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NEA)等各种基金会,划拨了政府资金予以支持。但是,在基金项目投放上,美国政府的原则是市场说了算。一方面,政府资金绝不在任何项目上占过大比例,一般控制在20%之内,其他资金由市场解决,市场无法解决,说明项目自身有问题,不符合市场规律,政府绝不追加投入。另一方面,在项目运作上,政府也绝不因为有了投入就过多干预项目决策。简单地说,给项目出钱是政府的支持态度,项目干得怎么样那是市场决定的,政府绝不干预。小政府大市场的逻辑体现得淋漓尽致。政府虽然不直接管理文化,但是政府在组织各方发展文化产业时发挥着引导、服务和辅助作用。

捐赠和资助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个人和企业的捐赠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成功个人或者企业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2011年,美国的人均捐赠金额为962.6美元,慈善捐款总额达到2984.2亿美元。总体而言,美国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从社会获得的捐助比政府的拨款数量上要多得多。不仅是文化产业,美国其他公益事业也获得了企业家或企业的巨大捐助。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运通基金会、大通银行基金会、洛克菲勒财团等都是美国捐赠个人和企业的典型代表。

客观地说,美国社会富人和企业的捐赠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税法的产物。美国税法规定社会捐助可以减免资助者的纳税额,这鼓励了社会捐赠行为。此外,美国遗产税非常高,2011年之前美国遗产税率高达50%。同时法律规定,美国个人捐赠可抵税比例维持在50%。这种法律环境鼓励富人们踊跃向社会捐赠,美国文化相关产业因此受益颇多。

充分利用源于国家层面的人才制度优势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美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层面的人才制度优势。美国具有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吸引和成长环境。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人才指数:2015展望》报告对60个国家的人才吸引力进行了评估,美国全球人才指数排名第一,且领先优势较大。全球排名前100所高校中有一半以上是美国大学,世界排名前10位大学中有至少7所是美国大学。优质的大学资源为美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多元化的包容文化、鼓励创新的氛围、灵活实用的劳动法规都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及保留。这些源于国家层面的人才竞争优势无疑也大大惠及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聚集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美国宽松的移民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移民国家。从美国立国开始,已经吸纳接受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目前居住在美国的居民中,约4000万人出生在外国,占总人口的12.8%。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美国人认为移民为美国创造了巨大价值,这说明美国民众整体上对移民政策持肯定态度,认同多元化的移民是美国保持活力的重要力量。移民制度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大师和IT科技人才,再加上其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有能力产生一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产业推行金融创新

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丰富的金融工具、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为文化产业提供充足了的资金供给,这是美国文化产业最具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是世界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金融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美国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和融资保障,美国文化产业在融资上因此获益良多。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金融创新解决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的国家。以电影产业为例,如针对文化产业单片风险大,收益不稳定,融资规模小的特点,美国私募基金一方面将投资分散到风格不同的电影,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美国私募基金将一笔融资划分为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的金融产品,通过这种结构化的金融创新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进入影视产业。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外资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具特色的是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在产业发展上,美国政府并不十分在乎文化产品是否一定由美国控股的公司创造,许多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在美国文化市场上发挥着核心作用。美国文化产业具有全球发展理念,其总体策略是利用美国经济优势和政治理念影响力,影响全球意识形态,进而构建其文化产品的全球领导地位。在这一策略下,美国文化产业力争吸取和包容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创新性的概念融合,以更容易被全球消费者接受。外国资本的进入不仅有利于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也为美国文化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外国公司管理美国公司本身就会带来公司内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将使公司管理更具有国际性视野。管理视野的国际化使得企业在构建文化产品创意时具有更为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眼光,其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认同的可能性也更大。

(作者分别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大决策咨询课题 “首都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体系研究”成果)

责编/张蕾

上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 下一篇:发达国家电力行业反垄断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