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重点问题设计,建立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01 07:20:56

优化教学重点问题设计,建立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我认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现状:1.追求热闹,提问过多。2.目的指向不明确,提问随意性大。3.问题的思维水平偏低。4.关于学生的回应和教师的调控。5.教师倾听和等待学生回答的习惯差异大。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从“研读文本教材,有效预设提问”和“选择应对方式,有效调控提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 现状分析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66-01

(一)研读文本教材,有效预设提问。

1.根据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提问。

在教学《九加几》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养成合作意识。那么,课堂提问一定是仅仅围绕这个目标预设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你是怎么算的?有不同方法吗?”或“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吗?”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通过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么多的方法的?”来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意义,逐步养成合作的意识。

2.围绕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堂提问。

一堂课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把问题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引入时的片段:

教师板书两个算式12+8=和20÷4=,学生口算得到两个算式12+8=20和20÷4=5。教师开始提问:

提问1: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是有联系的。)

提问2:那你能把这两个有联系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板书:12+8÷4)

提问3:这个算式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提问4:合并前、后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那你有办法能使这个算式先算12+8吗?

有一两个学生说:加小括号。

师:……(等待)怎么加啊?

(生上台指着板书说,师改为:是在12+8的两边添上小括号。)

《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片段中的这位教师设计的4个提问都是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预设的。提问1、2是作为铺垫而设计的,提问3复习了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提问4引导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了小括号,初步理解了小括号的必要性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教师的提问少而精,把问题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3.针对知识联系点,预设课堂提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是没有全新的和绝对孤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通过课堂提问,巧妙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使学生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

如,上述的《带小括号的题:两步计算》教学片段中,教师就是针对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问题“这个算式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既复习了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合并前、后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得出不一样,这样合并成的算式是不对的,紧接着追问“那你有办法能使这个算式先算12+8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出小括号,从而展开新课的教学。

因此,我们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教师设计每一节课的课堂提问。“懂”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化为一体。

(二)选择应对方式,有效调控提问。

1.调控侯答的时间,确保学生思考的空间。

侯答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前的时间(也称侯答时间Ⅰ)和学生回答后到教师对回答作出反应之前的时间(也称侯答时间Ⅱ)。

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发问,侯答时间通常在1秒-3秒之内,有的甚至不足一秒。有一项实验证明,教师的侯答时间Ⅰ增加至3秒以上,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原因首先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当侯答时间Ⅱ调整到3秒以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

如,上述的《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提问“那你有办法能使这个算式先算12+8吗?”出现了“有一两个学生说:加小括号。”的情况后,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等待了几秒,再问“怎么加啊?”这位教师就很好地调控了侯答的时间,确保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2.调控叫答的方式和范围,增强有效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叫答集中表现在叫答的方式和叫答的范围这两方面。

研究表明,依次请学生回答,学生可预知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随机叫答方式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使学生有心里上的准备,有利于集中注意。随机叫答往往倾向于个别好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3.耐心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回答,有效调控生成性提问。

(1)主动倾听,调控信息。

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状态,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场景,不光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同样,把教师的主动倾听提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广东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指出:教师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那么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倾听什么呢?①倾听学生的妙想。②倾听学生的错误信息。③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④倾听“弱势”学生的声音。所以,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时候,我们都要用心地、认真仔细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会逐渐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

(2)耐心等待,精彩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担心教学完成不了,总是急着评价学生的回答,缺少的是耐心的等待,因此,课堂就失去了生成的精彩。其实,只要教师稍微等待一下,学生就能走向成功;只要学生的思维在进行,大脑在思考,情感在撞击,就是对话的潜形式存在。

因此,课堂需要“等待”的场景,“等待”的品质。“等待”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前提。教师学会耐心等待,我们的课堂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笔者认为,“研读文本教材,有效预设提问”和“选择应对方式,有效调控提问”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如果每一位教师都非常关注课堂提问的精心预设和合理选择应对的方式来调控课堂提问,那么就可以改变本文所提出的课堂提问现状,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更精彩,我们的人生也将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对话教学》、《问题教学》和《互动教学》,郑金洲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上一篇:基于AHP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研究 下一篇:浅谈我国扶持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