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

时间:2022-08-01 06:02:06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职教育提出“双师型”师资建设。文章引用了教育部关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含义,选取了三所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进行研究,在对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给予“双师型”教师合理的保障和激励;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等。

[关键词]“双师型”标准 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唐卫红(1980- ),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天津 30016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81-02

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有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操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近些年来,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较好,据天津市教委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天津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58919人,已经占到当年全市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37.05%,而目前高职院校拥有的师资队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比例(不到40%)和发达国家(65%以上)相差甚远。因此,高职院校打造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是大势所趋,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同时对“双师型”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养也成了教育界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

高职教育推崇的教育理念是重理论知识、偏实践技能。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现状,结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要具有以下相关条件的专任教师:

获得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五年内累计计算至少两年的企业一线相关工作经历,并能对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进行全方位指导;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并已应用,效果显著。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现状

虽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给出了定义,但由于缺乏明确而详细的、可操作的任职及聘用的指导标准,导致目前天津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各自为政,任职标准多样化,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具体见下表。

从表中可见,高等院校的“双师”标准不一,认定条件各不相同,而职业教育的专业呈多样化发展,差异非常明显,同时,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既有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老教师,也有从企业中转入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还有刚刚大学毕业走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他们有的缺乏实践技能,有的缺少教学经验,入职后由于种种原因得到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很大影响,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标准来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三、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要想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适应时展需要,符合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要求,就应设立单独、中立的评定机构,建立独立的认定标准体系,减少对学历的限定要求,要把技能考核、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作为“双师型”认定的主要指标。其认定标准应包括:

1.要有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和良好的职业归属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因培养目标和生源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

2.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构架、丰富的操作技能和专项的职业能力。(1)知识构架。按照教育部的指示,高校教师应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并获得《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等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合格证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也不例外;具有对自身研究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专业基础、主干及前沿知识。(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基本技能是指从事本专业技术的交流沟通、知识宣讲、情景表演和示范能力,如外贸单证专业课老师必须通晓最基本的进出口业务过程。专业技能是指对自身研究方向中较高层次的专项技术的掌握,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对一项进出口业务的操作。师范技能是指对学生的指导、新知识的讲解、过程演示等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3)专项的职业能力。专项的职业能力界定取决于三种能力群指标,即符合专业教学任务要求的角色转换能力、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一种能力是指“双师型”教师承担多项教学任务,既讲授专业理论,又指导实践操作,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适时转换两种角色,换位后对工作的适应和驾驭能力强;第二种能力是指能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对所讲授课程具有开发能力;第三种能力是指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经验、方法等能进行及时总结研究并形成论文、报告等科研成果。

四、打造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打造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如“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师资引进渠道不畅、缺乏对“双师型”师资的培训等问题。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刷新观念。早在二十多年前,有关专家就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国内外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培养师资的成功经验,刷新观念。同时应结合学校自身条件,优化双师结构,制订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多途径引进人才。

2.给予“双师型”教师合理的保障和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成长、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涵盖教师的个人努力,也包括学校的引导和企业的支持。所以,各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给他们创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拓展晋升空间,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华。通过创建多重优惠条件,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关注“双师型”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多渠道提升教师的素质。

3.以培训为契机,引导“双师型”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现状,综合考虑学生人数、招生规模、教师结构以及专业建设等因素,制订师资培养方案。一是利用校内实训条件,模拟企业真实环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校内解决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问题;二是鼓励教师兼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三是为教师提供参加校外各类技能培训进修的机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全方位、多渠道培训师资。

4.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为了让青年教师尽早达到“双师”标准,需要有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做依托,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如有的院校实行老帮新制度,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分别在校内和校外(企业)进行指导,包括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师技能和企业实践经验的培养。为了让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五年为一周期,在每一周期内必须选取一年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亲临企业生产运作现场进行管理,学习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5.借助校企合作,构建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要求校企双方要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选定教学内容、建设实训基地、组织实践教学、培养师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一方面,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可以选派教师直接到实训基地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丰富教学内容,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把教师当作企业员工对待,接受培训和研究企业课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管理者分忧,从教学与实践技能两方面提升“双师型”教师,实现校企互补和双赢。

6.面向社会招聘具有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校企合作基地内的实践教学的技术人员状况,建立起兼职教师备选库;同时从企业、行业中聘请有能力的技术人员进入课堂,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辅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为了留住“有用”的人才,学校还应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平台,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做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状,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任波,孙玉中.探析高职教师能力标准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2]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标准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1(1).

[3]曹晔.重视兼职教师的发展 构建二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

上一篇:对高职院校“5A”级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朱时茂:我是儿子的“全天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