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

时间:2022-08-01 05:51:39

【摘要】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

摘要: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本文主要结合结合新课程理念探讨了在化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学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有效教育 课堂教学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课堂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许多教师遵循“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成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需要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重视化学课堂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再怎样提也不为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完成“三维”目标最重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是实施实验探究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的化学课堂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也非常追求实验的成功率,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记住”了实验现象及相关知识,而没有很好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找准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让教学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化学教育中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那些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基础,充分运用迁移规律,自然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促其新知与旧知的同化,并有效地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原有的认识系统中,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重视课前预设

高质量的课堂生成源自于高质量的课前预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复杂多变、动态生成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更需要我们对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做到胸有成竹。因此,一定的课前预设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新课程的的基本理念和课程事实的实施要求,预设不再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一对一的设计,而是变固定式教案为多假设式方案,这种预设应该是弹性的,留有一定的空间,使教师能在实施中调控整个教学现场,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能在发现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东西时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真正发挥师生的实质性环节,做到:明确学习目标;注意知识连接,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究、交流、体验的情境。备课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会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实验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情况,题目有几种解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知识板块设计、网络框架设计,在预设时精心构建,重组文本,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的殿堂,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五、重视课堂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体验是指学生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的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上一篇:翻译的原则浅议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