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热议民生难题

时间:2022-08-01 12:16:08

地方两会热议民生难题

一斤青菜是1元还是2元,高收入者也许不关心,但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却是一件生活大事。各地两会上,食品、房价、出行等几大民生难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稳住物价:要从“百姓餐桌”抓起

“这两天普陀区的青菜最便宜,每斤最低只要5毛钱。”1月18日,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市长韩正列举一串数据跟代表委员谈菜价。

“菜篮子”的稳定关键在于“菜园子”的建设。陕西省富君委员认为,应逐步建立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重点建设近郊速生叶菜等不耐储藏的蔬菜基地,保障市民蔬菜平稳供应。同时,还应对承包抛荒农田种植蔬菜的大户给予一定奖励。

一边是稳定食品价格,一边应完善食品补贴制度。上海市总工会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政府可考虑编制“菜篮子价格指数”。根据指数变化,对低收入居民及时采取价格补贴措施,通过科学调控解决补贴的随意性和滞后性问题。

挥别“蜗居”:保障房呼唤政府“给力”

“政府不能坐看年轻人像‘蚁族’一样生存,过‘蜗居’生活,我们有责任让发展成果惠及新就业的年轻人。”1月18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两会上坦言,2010年郑州市商品房价格比上年增长25%,房价上涨太快了。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只有“市场”和“保障”两条腿平衡走路,同时有效抑制商品房价格,才能圆百姓“安居梦”。

“不能光喊口号,政府必须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比重。”宁夏回族自治区杨惠娟等代表说。一些城市直到2010年才批量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明显滞后于居民需求,必须加快“补课”进程。

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上海提出“四位一体”,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旧区改造齐头并进。上海市徐晓青代表说:“推进保障房建设,必须配套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信息化联网,防止以房牟利;同时要强调公共产权属性,政府对保障房处置要有话语权。”福建省程思怡委员提出,应建立以住房公积金为核心的政策性金融体系,让保障房可持续发展。

“保障房的受益群体急需扩大。”陕西省张平安委员认为,眼下,大学毕业生几年内独立购房几乎不可能。德国住宅建设法规定,政府必须为相对“贫穷”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保障房,并从面积大小、房屋设施和租金等方面为其量身定做。在国内,辽宁、福建一些城市已启动大学毕业生保障房制度。

城市“治堵”:走出“头疼医头”怪圈

今年,北京市政协会议共收到委员提案1300多件,其中关于交通治堵的提案就有200余件。治堵,成为年度“热词”之一。 “最近出台的北京治堵方案,给人的总体印象仍然是就交通谈交通,没有触及实质。”北京市刘玉芳委员坦言,从表象上看,拥堵是交通问题,但从源头上说是城市规划问题,规划先行是统筹解决交通的根本。

公交优先,是治堵的另一剂药,问题的关键是规划管理不科学。“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存在网络不健全、线路不优化、乘坐不快捷等问题,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北京市刘一兵委员说。“单双号限行、限制外地车进城、上车牌摇号,这些措施都是权宜之计,没有什么管理智慧可言,实际上暴露了城市交通管理的短视和单一。”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合理的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能让人感受到方便快捷,有车族才会自愿减少驾车。

上海市裴蓁代表在微博上说:“上海有汽车的立交环线,有地下轨道环线,就是没有骑自行车人的通行保障路线。”他表示,要继续推动建立上海的自行车环道体系,为市民的低碳出行提供方便。北京市连玉明委员提出,北京应向上海、杭州等城市学习,加快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

“提出好看的数字目标固然重要,但大家更关心政府能落实哪些实事。”上海市汪亮委员说,“今年各地两会,应该让民生成为‘十二五’期间的执政风向标。”

关注教育:注重公平和公正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海荣提出,应取消高考(微博)各种形式的加分。他称,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乱象丛生,为获取加分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民盟四川省委的政协委员此前提交了一份名为《促进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提案中阐述,建议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压力可能承受的情况下,尽早把学前一年或三年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李新闻说,公办幼儿园的减少,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减少。今后应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办学机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城市、农村合理布局,增加价格合理、有质量保证的幼儿园的数量。通过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满足学前教育需求,纠正幼儿教育既难又贵的问题。

医疗:制定医生“下乡”制度

新疆政协委员古力巴哈•玉买尔建议,卫生部门应制定医生必须下放农村锻炼的“硬性”制度,让医务人员直观了解农民疾苦。古力巴哈•玉买尔认为,让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人知道今后开出去一张药单需要农民卖出多少鸡蛋、多少粮食、多少棉花,才能换回药费,塑造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徐培坤表示,随着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生对于病人的“防御性”检查和医疗现象正在蔓延。对此,他建议可以效仿“交强险”形式,设立高风险手术强制保险制度,支撑医疗机构抗风险能力。

落实:解决社会问题有了新突破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为8%,比“十一五”的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从而首次“赶上”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目标在8%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要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而这也是中国首个地方政府将基尼系数的控制目标写入其五年规划中。此外,内蒙古、陕西、河南、广西、等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也都突出对民生和社会问题做出系列解决部署,力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实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新举措表明其正在将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力度也是空前地加大了。他指出,尽管中央五年前就已明确提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但近年来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状况不容乐观。“地方两会提出的新举措表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系列的具体行动。”汪玉凯说。

上海、浙江、深圳等地政府在人代会上还提出财政支出预算将重点支持和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例如,深圳市计划今年安排教育支出90.6亿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3亿元,均比上年增长三分之一以上。浙江省提出将就业作为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头等大事,要引导和帮助30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省还将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万,新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万。今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将实现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20万套,占全市新开工住宅套数60%以上;其中公开配租配售的保障性住房10万套中,公共租赁房占60%以上。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今年中国计划开建保障性住房约1000万套,比去年增长70%,其面积大体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应量,创历年之最。

上一篇:情系阿里 共谋“世界屋脊”未来 下一篇:同煤集团高起点上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