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31 11:58:25

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要在农村的教学工作中落实新理念,就必须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该文探讨性地提出了部分教学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 阅读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16-02

作者简介:陈标(1956―),江苏大丰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大丰市三龙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综合能力,强调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而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能使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丰富其内在修养。这些都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符合。所以,要在农村的教学工作中落实新理念,就必须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思想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初中教学理念还相对落后,“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还在被普遍使用,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就拿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来说,一般教师都是从例文的结构开始解析,然后用例文的内容要点与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

这种呆板、枯燥的阅读方式,不仅会模糊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还会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特体验、独特情感受到伤害,更进一步降低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二)学生的可阅读资源贫乏,阅读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初中的图书设备、阅读资源贫乏,许多书籍都已经陈旧不堪,有的甚至从未曾向学生开放过,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学生对阅读资源的需求。另外,学生家庭对阅读也不太重视,不会主动为子女购买图书,督促他们进行阅读。

另一方面,阅读面狭隘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荒”。阅读面狭隘主要体现在家长或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功利性要求太强,他们往往希望学生能从阅读中学到什么东西,以提高成绩进而考上好学校。于是就有各式各样的“考题集锦”“强化训练”霸占着学生的课余时间,使他们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二、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课堂教学。所以,在农村初中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尊重学生在阅读上的主观意愿表达。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文章整体有一个主观的认识、领悟,使他们能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尽力去解决,从而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激发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的愿望,此时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表述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最后,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使他们通过协同合作,对文章的基本结构、主题思想以及写法特点等有一个自主的认识、概括。

总之,教师应该从辅助学生阅读的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走向。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有着非常强的唯一性,所以他们理解事物的角度与看法也就不尽相同。这是一种多样性的体现,表明学生的思维开阔,不受任何限制与束缚,而这正是现代教育要着重培养的学生的基本能力。

就拿课文《背影》来说,相信无论谁都对自己父亲的背影有着非常特别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与情感会根据经历的不同有相应的差异。所以,在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谈谈自己对父亲背影的印象。为了能够融入学生,教师也应该敞开心扉谈一谈自己对父亲背影的记忆。这不仅能使教学气氛更加融洽,也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农村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用“标准、统一”等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来限定学生的阅读感受,要舍得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思考能力。

以课文《沁园春・雪》为例,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凭借经验,运用想象,在脑海中描绘一幅“雪景图”。当这个过程完成后,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看看作者所描绘的北国雪景、壮丽河山,让他们将自己心中的“雪景”与之相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关键的语句来赏析,体味作者运笔的神来之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进行启发与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创造性与探究性的阅读思维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

阅读不仅能增广见识,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强化语感。初中阅读教学应该采用默读与朗读组合的方式进行。

阅读是一个多种感官协调运作的过程,也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确朗读训练,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最精确的阅读感知训练。其次,在抓好学生朗读训练的基础之上,要对学生进行速读广览的默读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速读,并不是简单的“一目十行”,也不是对文字、符号进行大概、模糊的了解,而是凭借阅读者自身的语言直觉感悟,对阅读内容进行快速、准确的整体理解。因为阅读者在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时,不太可能逐字逐句地对文字、符号进行理解,而需要凭借作者自身的直觉思维对文字进行有依据的“预见”,以迅速、准确地对阅读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其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在农村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初中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不能仅仅通过大量阅读任务的布置和大量习题的练习来提高阅读水平,更不能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限制。任何一篇阅读材料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体会材料本身的情感意义,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阅读指导,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采用最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进行阅读。

新《课标》构建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课堂能真正将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内在的精神与品质的构建,把学生从枯燥、烦琐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使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而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

上一篇: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潜阅读”戏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