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7-31 06:00:00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包括城市用地及各项工程建设等,通过对城市中各项建设项目进行组织、指导和控制、协调,使城市规划能够更加有序、高效进行。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城市规划是一个比较宏伟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条件,发展城市化建造与增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确保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使用,可有效的推进中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向前发展,对于城市发展与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可有效的解除。城市规划要求完全的掌握城市的客观发展规律,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案,可以切实做到推动城市规划的开展。在开展城市规划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尊重科学发展观的需求,依照城市发展的客观准则,更好的展现城乡规划对城镇建造的综合调整控制作用,推进城镇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概述 当城市规划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城市规划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建设规划,而是要在基本的规划设计基础上,还要考虑城市的资源配置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问题。也就是说,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预测,预估城市自身的环境承载力能够负荷得起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资源需求,并根据预测评估结果来科学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划方案。因为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空间,对其进行的规划和设计也是需要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反复迭代的,因此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立足时代特点不能使城市发展规模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一般这个承载的的范围。主要是指城市的交通、住房承载力和城市的各种资源供给能力。可以说,无论是哪个城市只要在城市规划中超出一定的发展限度,则势必会影响和制约其快速发展。二、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首先,城市规划没有依法进行审批,国家规定,在对城市进行改造时,要经过区域的、逐层的审批,在经政府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得到相关批准,便自作主张进行改建、超建,破坏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格局。其次,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经费不足,这一部分经费没有归入到正常的财务预算当中来,造成了相关管理人员不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质量得不到提高,专业人才并不愿意从事到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中来。最后,是由于经费等支持的严重不足,导致城市规划管理执法部门被分流,形成流程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无从谈起,导致城市规划无法落实到位。(二)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力度不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许多历史街区改的面目全非,其文化底蕴均被现代霓虹所代替,历史价值大的减弱。同时,在进行城市改造时,当历史建筑与现代建设发生冲突时,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只能让路,老的街区被现代化的街道所代替,导致古老建筑一再的损失。(三)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度极低。人们大多置身事外,城市规划的责任和权利都落在了政府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专家们根据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但实际上,广大群众才是城市规划的真起码使用者和受益者,如果他们不参与进来,就不能够达到最大的合理性。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直接上级,这往往会使得决策缺乏大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同时公共利益会被某些群体利益所替代,造成最终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向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三、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当前,要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管理,就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将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要确保法律手段的有效发挥,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就应该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完善的规划法规体系,使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法律手段应用过程中,应注重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科学化建设。 (二)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监督 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要保证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必须将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实现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强化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同时,还应该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四)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五)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面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二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结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发展规划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需要以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支撑,这些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规划,使城市发展规划更加科学,提高了规划项目的管理效率,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划中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黄耀志.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J].国外城市规划,2012,(01). [2]周文昊.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风,2010,(05). [3]潘尔干.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J].邵阳学院学报,2013,(05).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下一篇:包兰线银兰扩能银川南至黄羊湾段速度目标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