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儿童与康复花园

时间:2022-06-24 12:26:26

城市儿童与康复花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自然的缺失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提出将康复花园的设计理念引入儿童户外活动环境设计中,通过康复花园的康复理论和方法,帮助城市儿童改善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关键词:自然缺失;康复花园;园艺疗法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被钢筋混凝土占领,人们离原本生活的自然环境越来越远。加之,科技发明逐渐改变了传统教育和娱乐方式,电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占据儿童大量时间的同时也代劳了自然教学课程。1.城市儿童面临的问题―自然缺失城市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美国作家查德・洛依(Richard Louv)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将孩子们与自然的疏离描述为一种病态,称为自然缺失症,特指在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儿童与自然界疏远和断裂的现象。当人类切断与大自然的联系时,身心都会发生紊乱[[刘徽.修复孩子与自然界的断裂―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现代教学,2011(9).]],儿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然缺失会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远离自然导致环境对身体五官刺激的缺失。儿童最有必要接触环境中的每一个细部,例如捡石子爬树沿斜坡下滑和采摘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黄丽霞,杨振华.住宅区儿童游戏空间的创造.住宅科技,2005(6):22-24.]],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等环境因素都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在游戏中利用设施及空间的刺激更是促进身体系统发育适应性的最佳手段[[杨欢,刘滨谊,帕特里克.A.米勒.传统中医理论在康健花园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2009(7)13-18.]]。另一方面,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会造成感官的逐渐退化。人的心智是通过感官和知觉形成在思维上的认知整合、判断、推理,如果孩子们没有真实的认知,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会造成诸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病态。间接地,它则损害着儿童的道德、审美和智力成长[[杨东平.重建孩子与自然的联系―《林间最后的小孩》序言.内蒙古教育,2011(7)]]。西雅图儿童医院及地区医疗中心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每天多看1小时的电视,在他们7岁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会增加10%[[大自然缺失症,时事报告,2012(10)]]。与电视不同,大自然不会偷走孩子的时间,她只会将时间放大。大自然能修复一个生活在破碎家庭中孩子的心灵;大自然要求孩子用所有的感官来感受,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2.康复花园康复花园是为病人提供消极或积极的恢复功能机会的花园,重点是从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关注人整体的健康[[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2009(8):07-11.]]。康复花园指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能恢复或保持健康,具有康复作用的景观环境,目的是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整体健康。康复花园中的“康复”包括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病痛或是让患者身体对病症有清醒的认识;二是减轻患者身心上的压力,提高舒适度;三是提高人整体的健康感[[王植芳. 现代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初探[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7: 6-7.]]。针对城市儿童所遇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亚健康问题,主要康复花园的第二和第三层“康复”的含义进行改善。长期以来康复花园在医疗环境等应用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量的实践也证实了其对于患者身心的改善作用。不同的作者往往从不同方面定义康复景观,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潜藏的因果机制。其中有助于城市儿童亚健康状态的改善的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2.1景观偏好大多数人对于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有所偏好是基于人本身对美的需求。生活环境的改变致使周遭充满了太多的噪音和视觉上的干扰,以致使我们不断在生活中受到刺激及感到不安和忧虑。而自然环境本身是具有和谐之感,和自然环境接触便产生和谐安全之感而可消除紧张和疲乏。2.2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广义地讲,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包括庭园、绿地等)及与植物相关的诸活动(园艺、花园等)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的恢复疗法,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美国园艺疗法协会.美国园艺疗法官方协会网站[OL].http:///content.cfm/id/faq.2009-06-26.]]。园艺疗法主要的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五感刺激,二是本能激发,三是心理恢复,四是机体锻炼。2.3恢复性环境理论Kaplan和Talbot于1983年提出恢复性环境的概念,他们针对两个星期的野外生活对心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野外生活对多数人都具有恢复,由此Kaplan提出“恢复性环境”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能使人们更好地从心理疲劳以及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的环境[[郭毓仁.园艺与景观治疗理论及操作手册]]。3.恢复机制康复花园发挥其功效的原理和途径。康复花园通过与人体各种感觉知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互动过程,达到康复的效果。1.生理方面通过植物的色、香、味以及新鲜的空气和阳光等对于感官造成刺激。相关研究认为其作用发生大体有3个途径:环境因子(如新鲜空气、阳光、流水、植物香气等)直接参与人体生理生化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给人以良好的生理、心理刺激;通过参与某些适合的游园或园艺活动强健人的体格[[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2009(7),7-11]]。2.心理方面主要基于心理进化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复愈效果与压力减少有关系,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与自然互动可以减轻紧张压力,即使只看看自然也有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并且对情绪及生理状态也有益处。3.认知方面康复景观对于认知的效益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性活动缺陷和智力的的恢复作用。由于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好奇心,从而引起了对外界学习和关注的动力,由此可获得新的知识和增加交流沟通,促进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4.建议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概念的观念的改变,健康不再仅仅是单方面的身体健康,而是身心全面的健康。现在城市景观中对于儿童的关注过少、也过于单一,主要依靠设施化的游乐设施,仅仅满足了儿童对于游戏的需求。针对城市儿童日益突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可以借鉴康复花园的相关设计理论和方法,借助康复花园康复机制对城市儿童亚健康的生活状态进行适当的改善,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1.现有城市绿地的改善借助康复花园的康复理论和方法,通过丰富的植物搭配,合理的空间结构,适当的自然化的游戏场所的改造,用自然的游戏素材取代设施化的游戏设施等手段,对现有的城市与儿童活动相关的绿地进行改善。2.儿童自然营地建立在城市近郊建立以自然体验,园艺体验,自然游戏为主的儿童自然营地。通过在自然的环境中,参加园艺活动,体验自然,游戏玩耍等活动亲近自然,体验城市中无法体验到的露营、野炊、探险、拓展等。4.修学项目的开展在日本有“修学旅行”一词,指以学生为对象,以求知、教育为目的的旅游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修学旅游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投身于大自然中,通过实景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倡导一种健康的自然体验式的学习成长方式。

上一篇:采油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阐述市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