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分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31 02:19:57

初中部分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及物理思维方式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思维方式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与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到自主探究式学习,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下面我从就这两个方面谈谈原因及对策。

一、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的原因

1.家庭教育原因。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少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而且要完成父母布置的课外作业。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失去了童心,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极差,不会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同时也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

2.教育机制原因。

这些年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不少教师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或“穿新鞋,走老路”,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死板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

针对上述两个原因,教师应采取有效对策,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1.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努力挖掘新教材的功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搭建参与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突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设物理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地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体现这宗旨。如在讲“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前,播放生活与电的动画,既让学生知道电为人类打开了文明之门,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学习情境,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不断深入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的传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增强教学效果。新教材中有不少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得出的(如凸透镜成像规律)。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

二、学生学习物理思维方式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一)造成学习物理思维方式方法错误的原因

首先,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意义和物理现象的本质,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乱写乱套公式。其次,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会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结论。

针对上述原因,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用好新教材,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从根源着手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1.从形象思维着手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弄清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把文字叙述、数学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正确地分析推理判断,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机械效率时,让学生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可以举例用桶提水和打捞掉在水里的桶,弄清特定条件下对谁做的功是有用功,对谁做的功是额外功。

2.从因果条件着手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事物的因果关系总是受条件的制约,对条件的认识是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通过实际例子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尽可能地理解物理知识,学会对条件进行选用和分析,从而在做题时得心应手。

3.从比较思维着手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不善于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应教会学生理解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知道怎样学,同时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物理成绩定能有大的提高。

上一篇:政治课堂中如何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 下一篇: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