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养,茁壮成长

时间:2022-10-04 11:43:21

精心培养,茁壮成长

摘 要: 作者从备课、教师课堂魅力、分层辅导,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阐述自己对有效教育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有效教育 备课 人格魅力 评价反思

课堂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提供思路与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有效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一、有效教育首先从备课开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和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要简明易懂,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尽量做到知识的连贯性,相关知识的可比性,教学用词要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更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其次,课件选用的PPT图片要新颖,内容贴近教学内容,能时刻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后,要让学生对所教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备课时,针对不同班级情况及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学容量要各不相同,不能为赶教学进度而采用相同的速度施教。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出类拔萃,而是让学生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他们能做到的。所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是教学目的。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并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要想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首先要接受老师的教学方法,认可老师的人品,尊重老师的人格。因此,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个人形象,培养情操,融入学生群体,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懂得用心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交流和沟通是教师快速推进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的表率作用很大部分体现在个人形象的展现与维护上。为人师者应严于律己,坚持早到,不无故请假,不随意换课,不拖堂,不增加课节,不靠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换取学分的老师是每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值得学生尊敬的老师。同时,老师的外在形象,包括发型、脸部装束、衣着等外观形象的展现,要让学生看着顺眼,在感官上认可你、接受你。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推动有效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用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法宝。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明白班级中尖子生需要吸取哪些知识,中等生需要掌握哪些要点,后进生能听懂哪些内容。明确学生的需求后,教师在上课时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就会层次分明。首先是简单陈述,让所有学生能听懂你要讲什么内容,接着要重点解说本知识点需要记住的关键词汇和使用方法。其次要对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将与它相近或相反的词句等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同时要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知识进行对比,并且将该知识使用到某一特定的情境中,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学到他们心目中需要学到的东西,满足并超越他们的需求。

坚持师生互动,努力做到一课一到位,提高学习的成效。新的知识授出之后,学生是否真的懂了,真的掌握要领了,只有通过当场提问,请学生当面回答,才是最快的检验方法。提问之前教师应当创造轻松的环境,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要将事先设定的不同难度的问题向不同层级的学生提问。不管学生回答得是否到位,教师都要予以肯定,继续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在互动中锻炼胆量,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在互动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效率,不以时间换成绩

有效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此,我们不赞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靠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把每一位学生教懂教会。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国家最新的教育动态,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新教材充分结合,用最新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同时,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向同学校的优秀教师学习,更要向当地及周边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新的课题研究方向,新的课堂教学风格,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有效教学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时间的节点,突出重点,在传授新知识时能适时温习旧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最明显,受益最大。

五、有效教学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需不定期进行反思与纠正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反思学生是否学到了真正的知识与本领,反思学生是靠死记自己所教的知识,还是已经灵活运用自己所授的知识。教师更要反思自己推行的有效教学是否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真正达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教学的思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要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有效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能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地学习是每一位老师的良好心愿。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迈向名师的成长之路.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1.

上一篇:新课程视域下师生关系重构与前瞻 下一篇:论军校政治理论教学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