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2-07-31 01:08:45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常规静脉留置针操作,注意观察患者静脉留置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工作。

结论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易于固定,对血管损伤小,方便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给药,同时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留置针穿刺技术培训和考核,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置管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字: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

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可减少静脉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易于固定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长期输液和静脉营养等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会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堵管、渗液、脱管、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1.穿刺方法

1.1穿刺血管选择 应避开关节部位,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管丰富、无静脉瓣、易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首选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择细短的留置针,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1.2穿刺操作 穿刺前先将输液器空气排净,检查并打开静脉留置针,然后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5~15°)再进针0.2厘米,左手退出针芯少许,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边退针芯,边置外套管,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

1.3封管技术 封管液浓度配置合理,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的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般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稀释的肝素钠盐水封管。常规消毒肝素帽,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并同时夹闭留置针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凝血堵管。

肝素钠盐水封管液的配置方法是:用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毫升加肝素钠12500U,输液完毕后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置液3~5毫升封管。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因此,对于用肝素封管有可能引起出血和过敏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周晓慧[1]在对用肝素、保养液和生理盐水3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封管液封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封管维持时间长达23小时,用于留置针封管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导管堵塞 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导致血液回流凝固引起堵塞;置管一侧肢体活动过于剧烈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2]。因此,在静脉输注高营养液体或高渗液及刺激性药物前后均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正确封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注过程中,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2.2液体渗漏 留置针型号、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人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为避免液体渗漏,操作者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是降低液体渗漏发生率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3皮下血肿 通常与穿刺者穿刺技能熟练程度有关。准备进行穿刺的留置针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减退,长期卧床缺乏锻炼,血管缺乏弹性,且脆性大,穿刺时易导致血管内壁破损而发生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穿刺,选择大小合适的留置针。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4静脉炎 以局部的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症状,逐渐血管变为绳索状,质硬、发红、触痛明显,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引起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有:静脉穿刺部位不佳,血管过细;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输液速度过快;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置管,穿刺损伤血管内壁等。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灵活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根据输入药液性质、输入液体的量及不同穿刺部位决定留置时间。输入高渗液体时,留置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输入一般液体可根据病情需要或置管部位情况,适当延长留置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顺序,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输液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在血管内残留造成血管损伤,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要尽量选用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脉瓣,易于固定和观察的血管为宜。避开韧带关节部位,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尽可能选用上肢静脉输液,若须用下肢静脉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尽量从远端开始,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留置输液期间多巡视,加强观察,规范管理。发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现象要及时拔除留置针,并用50%硫酸镁湿敷局部[3]。

2.5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长期卧床、局部血流缓慢、及反复多次穿刺置管的患者。对于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肢静脉血栓,可能于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有关。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在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尽量选择上肢粗静脉,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留置时间3~5天,最长不超过7天;置管的肢体要给予热敷和适当按摩;若套管内有血块堵塞,宜用负压抽吸,严禁将血凝块强行推人血管内;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拔除套管,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外敷,同时给予溶栓、抗凝、理疗等处理。

3.小结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易于固定,对血管损伤小、方便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给药,同时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堵管、渗液、脱管、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留置针穿刺技术培训和考核,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置管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晓慧 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J] 护理杂志,2004,21(10):8-9。

[2] 柴守霞 丁永红 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2):29-31。

[3] 丁红美 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 安徽医药,2010,14(11):1367―1368。

上一篇:腰痛,自己的病自己治 下一篇:逸趣写小楷 闲情筑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