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时间:2022-07-31 10:57:50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 对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其工作对象是属于不同文化区域内的语言。文化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就像看不见的“暗礁”,给译者带来麻烦,也影响读者理解,导致文化误解和堵塞文化信息传输的现象。本文试从词义和句法以及表达方面的差异来研究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翻译 词汇和句法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现代语言学家的创始人索绪尔把语言定义为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构成的层阶系统。然而,任何思想的表达,有声的或者是无声的,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范畴内才能体现出来。言语不可能是一种独立于社会以外起作用的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而文化又是什么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基于社会上习得的能力。文化是一种社会想象,同时又具有民族特征。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

1.不同的概念分类范畴。

由于不同语言社会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文明程度都各不相同。他们对许多事物的概念分类范畴也就不同。比如,我国古代人民认为一年有354天或355天(农历),与阳历的一年365天相差9或10天,所余的时间每三年积累一个月,这样就产生了“闰”的概念。所以翻译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的人物“闰土”的名字时,就不得不作一翻解释。另外如:“接着又听见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鲁迅《祝福》)。“更”是我国旧时对夜间时间的划分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子夜十二点为三更起。所以“五更将近的时候”应该是将近凌晨四点的光景,不能笼统地把“五更”翻译成“五点”。

2.受文化习俗的影响,各民族表达相同概念的说法是不相同的。

比如说,汉语的“天生有福”,俄国人说“穿着衬衣生下来”;英国人说“生下来嘴里一把银勺子”;德国人说“梳好头才出世”。汉语说“一箭双雕”,英国人说“一石头打死两只鸟”;俄国人说“一枪打死两只兔子”;法语说“一个石头打两处”;德国人说“一个拍子打两只苍蝇”。

3.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中国人对“龙(dragon)”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英语中,owl(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以为碰上它要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三、文化差异对句法及表达的影响

如果说文化对词义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及习俗的不同而引起的,那么文化对句法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西方人重思维的个体性,其思维方式是分散型的;重理性,强调形式论证,不强调主体意识和对立平衡。而汉族人重视思维的整体性,其思维是综合型,重直觉。例如“告诉他这件事是不明智的”按中国人翻译则说:“Telling him the thing is unwise.”然而外国人则会说:“It is unwise to tell him the thing.”

另外,西方人的分析性逻辑思维模式往往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A student of mathematics must become familiar with and fix in mind the signs and symbols, the definitions and technical terms in mathematics, in order that he may be able to have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 and master it well for further study.”句子一开始先道出一个学生必须做到牢记数学中的某项知识,而后再说他得这么做的原因。汉语表达顺序则为:为了能打好数学基础,掌握好数学,以便进一步学习深造,一个学数学的人必须熟悉并牢记数学中所用的记号和符号、定义和术语。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转移。比如,说英语民族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见面十分喜欢谈天气。如:“Lovely day,isn’t it?”之类,所以译成“你好啊!”也未尝不可。在英美习惯里,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我国早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于是吃饭成了人们口头话题。人们见面时笑说:“吃过了吗?”河南农民爱说“吸烟了吧?”“喝茶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否吃了,而只是招呼罢了。如果对英国人说这句话,他们说不定会说:“你打算邀请我吃饭吗?”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的今天,翻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同时考虑两种语言各自特定的文化,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言本意,达到其原有的语言效果,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1981.

[2]孟冬屏.从翻译中透视中西文化的异同[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3]冯学玲.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

上一篇:民族音乐的第二次生命力 下一篇:功能语法: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