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7-31 10:25:4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从小培养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

英语教学中每一步都应多设信息网,层层递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语言材料,设计一定量的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大大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

如,讲到be worried about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is mother washim yesterday evening.

A. worry about B. be worried about C. worried about D. worrying about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做出反应,认为C是对的。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式,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进行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立刻会发现答案D也完全正确。

设计此类思考题,不仅培养了学生重新组织语言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在实际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式,审慎思考。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二、创设交流情境,形成集体合作

刨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在教过去进行式时,出示一幅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片时我们可以先把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

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例如,学生在进行看图说话时一般感到很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三、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1.拓宽想象思维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如遇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的传记文章,要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性和成功因素,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引导他们思考.必要时让他们进行讨论、评价。并在理解整体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悟出语篇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例如,教完My Favourite Food后,可让学生命题作文Chinese Food,学完At the dinner table后,让学生讨论Lantern Festival and Chinese Eve。

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高级中学)

上一篇:恰当的引导加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