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刍议

时间:2022-07-31 02:44:37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刍议

摘要: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有效与高效的提问应该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问 ; 学生 ; 有效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时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却时常受到提问的困扰——有的提问只能“吹皱一池春水”,有的提问学生毫无反应等。这样的提问显然与提问有效性是违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对课堂问题设计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如果用词不准确,不到位,容易使学生答非所问。为此,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考虑。

(一)课堂提问,要给学生清晰有效

时下的课堂上,有的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根本不需要学生回答,严重缺乏启发性;有的提问则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严重缺乏设计;还有的问题本身就存在矛盾,已经严重脱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这些我们教师都必须重视。提问要有合理的跨度,即提问既不能空泛——让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对课堂上需要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二)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课程目标,依靠教材和学生实际,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善于设疑发问。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从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相接的疏导性提问,诱导学生通过问答步步深入,拾级而上,达到各个击破。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提问有创造性,营造出的问题情境才更加新颖、独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三)课堂提问,要引导学生自己提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和评判了多少。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也应该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整过教学过程中起提示、启发、点拨等作用,不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内容、方法、技巧等方面予以评价。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生成性

一堂完整而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中的“生成问题”。“预设问题”的设计要从对教学引领作用和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使课堂“生成问题”的出现。“预设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引领课堂进程的主要问题,但有时“生成问题”往往更具发展性,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对于 “生成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问题,机智处理新的问题。所以这两个部分不能截然分割,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促进学生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生成性。教师只有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实施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展开思维,激励学生的自主创造。

参考文献:

《学周刊》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2011年17期

《东方教育》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主办 2011年11期

《德州学院学报》 德州学院 2011年第S1期 

上一篇:整合课程资源 构建生活课堂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心理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