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有效作业”

时间:2022-07-31 12:27:52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有效作业”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然而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时,许多的孩子都不以为然。在现代孩子的心中,浪费大把时间去做三个凳子的作业交个老师无疑是一种可笑的举动。他们要的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最有价值的作业。而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很难的要求:有效作业。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的有效作业的提出就有其特殊的一面。目前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题海”战术

许多老师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平时在布置作业时,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总认为“熟”一定生“巧”,“巧”就一定能考出高分。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磨盘”式旋转,随着技能地熟练,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且对深化、强化知识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这样做短期内也许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但更可能是事与愿违),但最终会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下降。

(二)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厌倦

不少教师平时布置作业总是围绕几种单调、重复的作业形式,今天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明天还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这样题目好找、好出,批改也省事(特别是选择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变成按既定程序完成既定任务的“机器人”,在枯燥的数字、符号和公式堆里转来转去,使学生原本因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而对本学科产生的浓厚兴趣逐渐丧失殆尽。而学生的兴趣一旦消失,那么做再多的作业也无济于事。

(三)应付了事让学生学会了弄虚作假

化学作业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新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保障。因此,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对此,我有几点建议一起探讨: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和方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改课外作业为课内作业(精讲多练,多找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内练)。在课堂上学生不需要抄题,在相同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两倍的题量,或者相同的题量可缩短一半时间;同时也杜绝了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即使是差生也不会(也不能)抄作业,做对了一道就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这样真正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却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2)改学生开卷完成为闭卷独立完成。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间的层次差异很大,现在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所以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一些小卷子作为测试,约十到十五分钟时间能够完成。这样做可极大地避免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能让学生真正的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

(3)改不定时作业为定时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课堂上的定时作业能及时强化训练、及时回忆、及时再现加深印象、独立作业。当然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进行作业设计。

(4)改由老师一人集中过关检查为多人分散过关检查。比如针对化学知识识记作业(化合价的记忆)的定时检查过关,要求学完下一个课题时,必须把前一个课题识记要点全部过关,决不能累积,否则累积多了,学生就感觉到压力大了,有部分学生就不能过关,他就会厌恶,就有抵触情绪,就不会记,即使记,记得也不轻松。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传、帮、带的思想,也体现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另外,为了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归纳型作业是让学生运用列表、叙述或图示等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明确了各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2)开设开放型作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觉得可设计以下两类开放性作业:①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如针对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变形,或改变数据,或改变条件,或改变提问方法,从而延伸设计出几组不同的题目进行联系。②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学生对分子、原子、化合价这些抽象概念比较模糊,不妨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那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3)开展实践探究型作业:在总复习阶段学习相对比较枯燥,我们经常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事先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提示学生从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或者水位上升等现象来设计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第二天上课时再和学生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选出有效方案,然后根据这些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尝试反思型作业:让学生写出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每个月和老师进行“笔谈”;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过程中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每次重大考试后反思、情感、体验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舞台。

总之,通过合理布置作业,可以时时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巩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针对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作业方式,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上一篇:探究学生心理,提高生物课教学效益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