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天灾”

时间:2022-07-30 10:40:34

制造“天灾”

又到暴雨季节,城市街道被淹的新闻像往年一样开始陆续登上各大媒体首页。四川,这个灾难频繁肆虐的省份,更是遭受了“60年一遇的暴雨”,山洪、泥石流、桥梁坍塌与曾经的地震一样牵动着国人的心绪。

五年过去了,灾难把这个曾经的“天府之国”变为“天灾之国”。地震,官方通报“千年一遇”;暴雨,官方通报“60年一遇”,究竟是谁导致了频繁的灾难?那些经受多次灾难的民众还将面对哪些可能让他们丧命的隐患?

再一次,人类不仅领教了自然的破坏力,更在不作为和乱作为中自食其果。呼天抢地,感叹地球的危险已无济于事。天灾诚然具有某些不可抗性,但只要在其位者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让人祸与其联手施威,任何灾难都不至于令人失去生存的希望。

任何天灾都总归是有规可循,不似人祸的无常和可怖。纵使雷霆万钧,总是有预防和抵御之法。而人祸却有万千花样,令人防不胜防。

灾难风险管理专家罗伯特·毕(Robert Bea)对于灾难的理解有一个简易公式:A+B=C。A代表自然灾害,比如飓风,比如会在压力下爆炸的气体和液体,比如火山和海啸。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B则代表机构灾害:人以及人的自大、惰怠和贪婪等等。“人或者机构的不作为和乱错位是自然灾害的导火索,有它,飓风、海啸,还有压力之下的化学物质,才会变成C,变成一场惨痛的大灾难。”

司空见惯的安全事故同样如此,技术失误并不是灾难的主要成因,人和机构的失误——不严谨的安全流程、企业里的等级结构、相互冲突的个人意志,或者仅仅是懒惰——才是头号元凶。

人祸甚于天灾,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天灾纵然可怕,但它从来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面对天灾,人类从来都不曾失去求生的动力,它甚至能够激发全社会高度一致的同情和关爱,众志成城。而人为的祸害却叫人痛心疾首,甚至让仇恨和愤怒蔓延,形成难以弥合的信任危机,就如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人们对国产奶粉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甚或“9·11事件”之后美国人对穆斯林民族的警惕。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古人都清楚和“天作孽”的天灾相比,“自作孽”带来的人祸给人类的损害更为惨烈。人们可以默默承受、坚强面对“天灾”,但绝不能容忍和宽恕制造“人祸”、为“天灾”雪上加霜的自作孽者。

在各种灾难中,历史总是会记住“救灾”英雄,却不会记住“避免灾难发生”的英雄,后者更默默无闻,却更厥功至伟。

我们做不到防患于未然,总要鉴于前事,在饥荒疫病地震火灾夺走生命之后,不让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上一篇:白酒“时尚化”? 下一篇:于贵州物产资源与贵州小康进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