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方法

时间:2022-07-30 10:17:27

浅谈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方法

[摘要]高职贫困生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中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不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与此同时,有部分贫困生在接受帮助之后,却未怀抱感恩之情回报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感恩意识的淡薄,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应及时引导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 感恩意识 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高职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数量急剧增加,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特殊群体。在国家及高校通过“奖、助、贷、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助学体系、社会各界不断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开展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解决其经济困难。那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国家,感谢高校,感谢社会,但是有极少高校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对社会和他人缺少感恩之心,因此要使高职贫困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就要注重贫困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对于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家庭、学校对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不到位,只注重生活和学业上给予最大的关怀和照顾,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培养,对重情、重行的感恩教育的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第二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贫困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与滞后,导致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加速了学生感恩意识的荒漠化。第三是贫困生本身的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平衡。贫困生在长期现实物质匮乏的状态下,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自卑,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是出于同情和怜悯,自己的接受是迫于无奈,没面子,因而在心理上很难产生感恩和回报的想法。

二、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方法

1.从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引导高职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危机和负荷,需要有人来温暖、理解和抚慰,故此,学校需要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心理疏导和关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给贫困大学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消除和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让他们敞开心扉,学会接受,更学会感恩。通过教育让贫困大学生意识到贫困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了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信心和勇气,贫困也可以成为人生中一大财富。

2.加强高职贫困生识恩、知恩的培养。感恩意识的培养前提是要让贫困大学生懂得识恩、知恩的重要性,要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贫困生父母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他们承受各种压力,默默付出供子女上大学。这就要求引导贫困大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把这种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当中。第二,结合社会实际,用时论引领方向。以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感恩教育的标杆,让学生在“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活动中感怀恩情。在对待家庭贫困及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引导其正确认识事物的归因,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问题和挫折。第三,利用生动的正反事例对比来打动人心。

3.开展丰富的校园感恩教育活动,提升高职贫困生感恩意识。校园感恩文化的丰富性、弥散性、潜隐性,无时无刻不向置身其中的学生渗透着价值观念,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利用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个别交谈、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让贫困大学生知恩图报,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是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开展评选、表彰“十佳勤工助学大学生”、“感恩之心大学生”等活动,让其他同学加深对贫困的正面认识,使贫困生能从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4.重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体验。社会实践是锤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为有效途径,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重视加强感恩实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等实践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让贫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和施恩。除了参加社会实践,笔者学校也利用资源,创造条件,如建立了“爱心超市”、“晓丽爱心传递站”等,让贫困大学生在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帮助的同时,也利用有限资源回馈社会,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还可以让大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鼓励和无私帮助,进而把感恩意识转化成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让感恩行动成为自觉行为。

5.借助济困助学开展感恩教育。现在社会、国家、学校都对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如社会资助、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资助的免费专业等等,使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享受了帮助、资助。学校要不失时机的利用这一契机,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和捐赠仪式等形式,点拨和唤起贫困大学生的感恩之心。笔者的学校就实行了“感恩基金”,教育学生在得到资助的时候懂得给予和奉献以帮助更多的同学,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总之,高职贫困生是高职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都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高职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先根.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4):114-115.

[2]胡世明等.浅析新形势下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4(上):319.

[3]尹国琦等.做好高职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29(6):21-22.

本文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度院级课题项目:“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LZYB200813。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里程碑 下一篇:深化古典诗歌学习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