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2-07-30 02:58:1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主要因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了如何以教材为本,进行有效的听说教学:平时加强语音训练;听前多观察猜测;听中关注关键词和细节;听后注重检测和运用。

【关键词】语音;词块;听前预测;思维导图

一、听说教学的现状

听的能力位于英语学习四大技能之首,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听力教学的探究很少,存在着为应付考试的功利思想。教师 “放录音,报答案”、学生“听录音,对答案”成为大多数听力课堂的常态。听力教学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听力课也形同虚设。当然,说也同样得不到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听说往往不能有机结合。在目前中国的英语课堂里,语法教学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学生的听说机会很少,希望学生课外能多听多说,那就更是空话了。

二、影响初中生听说能力的主要因素

从学生层面看,英语的听力障碍主要由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学生的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知识和学生的心里素质决定。从教师层面而言,很多教师师对本学段听力理解能力的发展目标没能做到了然于胸,因而在教学中定位不准,措施不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目前初中英语在进行的听力训练多是为应试服务的,教师对学生听力技能的训练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同时,听说教学存在孤立现象,不能以说导听,以听助说,听说同题。

三、如何提高听说课的有效性

(一)平时加强语音训练,为提高听说能力提供保障

语音知识的教学是一项长期工作。学生在掌握音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他们掌握重读(stress)、连读(linking)、弱读(weak forms)、节奏(rhythm)、停顿(pause)、语调(intonation)等微技能。从而正确切分语流、解决歧义,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平常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长短结合“、课内外并举”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语音训练,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备好每堂听说课,使课堂教学卓有成效

听说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听说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通过听说,学生可学习词汇、理解语言结构,并为读写的开展作好准备。为了提高听说教学的效率,打造听说教学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精心备课,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关键。

1.听前重在观察和预测

根据输入和输出理论,结合《Go for it 》教材的特点。笔者觉得导入要新颖多样、尽量在热烈的气氛中快速激活词块。词块(lexical chunks)是指固定或半固定,由多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形式(Lewis,1993),它是介于词汇和句子之间的模式化短语,又被称为预制语块、词汇短语等。大脑中存储的词块越多,大脑组块的能力就越强,短时记忆负担就越轻,解码速度就越快,听力理解水平就越高(姚宝梁,2004)。激活词块能为将要进行的听力练习做好充分准备。“brainstorming” 或 “mind- map”灵活实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激活大量词块,学生若疏漏了,教师可适当补充,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执教《Go for it 》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10“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ood time!”的SectionB时,在师生或生生互动中,笔者顺势勾勒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如图1)。

这张思维导图不仅复习了许多已学词块,而且还引出了听力部分新出现的几个词块。本堂课结合思维导图的“说”实际上就是听前的热身与铺垫。在接下来的听力训练中,Mind-map所提供的词块,能帮助学生把听到的词音与大脑长期记忆中储备的词型和词义建立对应的连接,进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了以说导听。随后,笔者又让学生观察课本的另一幅图片,来预测Michael的父母可能会说的话,笔者只提供纲要(如图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结果,他们讨论出的答案不仅丰富真实,而且很有针对性。可见,预测同样会使接下来的听力练习事半功倍。

2.听中重在关键词和细节

《Go for it》教材的听力理解题目形式比较多样,有选图题、匹配题、打圈、填空或完成表格等不同形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或改编,使听力教学达到最优化。“听”既是刚才“说”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再说”的铺垫。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生在听力开始前要仔细研究题目, 尽可能多地熟悉听力要求,使听力更有针对性。此时,教师提供的纲要或听力题目中的词块会对学生起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这些词块呈现了听力内容的大体框架,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内容,使听力化繁为简。如八年级上册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B这堂听说课。笔者是这样上的,第一遍初听大意,根据教材安排,给相应的图片标上序号,但在听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功”。

3.听后重在检测和运用

在听后可围绕主要词块开展多种拓展练习。可安排根据听力内容进行短文填空、复述、辩论、写作等练习。短文填空练习属于初步应用,它可对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主要词块进行简单的复习巩固。执教《Go for it 》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10“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ood time!”的SectionB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词汇填空题。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设置了辩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根据Michael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以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给Michael 尽可能多的建议。从而I think you should join the lions because…/Maybe you should …/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join the lions because…/In my opinion, you should…/If you…,…等句型在辩论中自然而然得到了应用。在学生唇枪舌战的辩论后,笔者高度肯定了学生的辩论热情和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最后,笔者要求学生仿写一篇小作文“My friend’s problem”,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通过以听说促写作这一活动,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先说-后听-再说”这样的听说课的模式能将“说”有机地渗透到“听前、听中、和听后”每个环节中去。能有效地达成听与说这两个逆向性语言技能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新目标英语》教材特色的“听说课”教学模式。

(三)注重话题操练,做到听说同题

听说同题强调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一致性。听说活动都要借助本单元的话题展开。英语听力测试的内容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场景和话题都是人们熟悉的。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可对这些话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然后进行专题的口语训练。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接受能力。如在进行“未来和职业”这一专题训练时,笔者采用了“讨论-应用-补充”的模式,先让学生讨论和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及意义用法,形成关于职业的“词块库”,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操练I will be a/an…I will live on/in… And I will go to work by…等句型,并鼓励学生不断补充,教师此时可提供适当帮助,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词块库。关于这一话题,在经过较系统透彻的专题训练之后, 今后学生不管是听,还是说,都会比较从容。不难看出,听说能力的提高从来都是相互促进的 。

四、教学后的反思

(一)词块在听说教学中起着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词块。平时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词块库,主要收集整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块,并适当拓展,定期更新,及时复习。

(二)听说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寄希望通过短时突击速成。我们要把听说教学和读写教学同等对待,因为听说读写的训练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生共长的。对于听说课教学,我们要多做点探索和研究,努力去做个学习型教师,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和训练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Lewis,M.(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方贞 “词块在提高英语听力能力中的作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上一篇:注重策略渗透 帮助学生高效学英语 下一篇: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