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段语文找准读写结合切入点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29 11:54:13

中年段语文找准读写结合切入点的策略研究

一、策略研究的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习作教学提出如下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目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存有严重的畏难情绪。因此,作为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老师,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表达,学会表达,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策略研究的内容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如果让学生习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学生就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策略具体做法

以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这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1.从阅读文本的“补白”入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文本补白的手段,既可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习作训练的话题,解决学生畏惧写作文、无写作素材的难题。在“全神贯注”阅读教学的品读课文,感悟“全神贯注”这一环节中,课文主要是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揣罗丹的全神贯注,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给文本“补白”:“这一段作者只描写了罗丹的语言、神态,你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揣摩罗丹此时的心理活动吗?”通过这样的补白,帮助学生进行习作语言训练,并教给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习作的方法。

2.从内容和写法的模仿入手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迁移以及写法的训练进行习作训练,是一条实用、高效的路径。在“全神贯注”教学中,描写罗丹神态、动作的片段,是研读的重点。在拓展练习环节,我们借鉴这一段的内容及写法,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你认真观察到的一个人做事(看书、画画、玩滑板……)的样子描写出来。字数50字左右。通过这样的练习,既积累了语言,又习得了写法,还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3.从读后的感受入手

随着对文本解读的逐渐深入,对于课文所蕴含的情与理,也会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抓住这一可贵的表达时机,进行习作训练,既能深入理解文本,也能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和积累语言。在“全神贯注”教学中,主要设计在对茨威格的一段话的理解。由“读完了这一段话,联系实际,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入。通过这样的练习,将课文的主题内化为个人所得。

四、预期效果

我们期望,充分运用教材的一篇篇美文,从字、词、句、篇中寻求读与写的契机,从仿写入手,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