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7 06:08:20

感觉统合训练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小学生在运动期间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模式,将人体和器械、活动现场、周围的环境等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使得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接受刺激,进而使小学生在触觉、视觉、平衡感、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等方面有所拓展,进而促进学生在做动作的时候更加的和谐。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感觉统合训练目标的融入,使得小学生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早日实现。

关键词:学校体育;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学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少儿童感觉神经系统方面的训练比较缺失,这样就会诱发不同种类的神经方面的疾病。根据调查显示,在当下的城市之中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几乎达到10%~30%。特别是小学期间的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非常的普遍。但是6岁到13岁之间是感觉统合失调治理的最佳时间,换句话来说小学期间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得到更好控制的阶段。许多实践证明,体育活动对于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期间身体活动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三维健康”,此外对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疾患的防治更有明显效果,可使得小学体育课程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一、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几个因素

1.神经系统被损害或是出现紊乱现象

神经之中的中枢神经为感觉统合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成为诱发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因素。儿童的感觉统合是指许多部位的中枢神经一起作用。所以,不同部位的感觉神经中枢之间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整体,一旦中枢神经出现紊乱,或是被损害,这样统合神经的联结就会出现终止,进而诱发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现象也充分地说明了,脐带绕颈、脑膜炎等会诱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此外,一些药物、环境食物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比方说铅摄入过多等,这样都会诱发神经系统出现紊乱,最终使得感觉统合出现失调。

2.在感觉刺激训练方面比较匮乏

虽然胎儿在子宫里面的时候就可受到感觉刺激,但是那时候的感觉刺激非常少,又很稳定,所以,实施统合训练在小学阶段效果是最好的。当下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生活模式使得小学生感觉刺激越来越少。目前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不让孩子去玩、去跑,这样得不到及时的训练,会诱发统合失调。再加上城市楼宇比较密集,活动的空间比较狭小,小学生不能在室外自由的奔跑、跳跃、攀爬等刺激性的活动,这样就会极大地缺少感觉刺激。此外这些刺激运动又可以锻炼其协调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这样因为缺少感觉刺激,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就会非常的不好,大脑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就加剧了统合失调问题。还有就是儿童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与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有直接的关系。经过研究说明:对于易养型儿童来说,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占有很大一部分,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大都在启动缓慢型儿童和难养型儿童之中,他们之间有明显的不同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案

1.关注器材的新玩法

虽然器材的品种是可数的,而一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却非常多,这样训练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就会踊跃地参加体育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上,要考虑到同一器材让学生保持持续的新鲜感,这样就要创新器材的多种玩法,注重玩法的多样化、生动化。比方说,对于大笼球的玩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我们可用多种方法。学生可在大笼球上俯卧。学生还可以把腹部当作支撑点,趴于大笼球之上,头部向上,双眼看向前方。让其他的学生把他双脚抓起,把其双腿平行举起,顺着大笼球的转动方面运动,一点一点地左右、前后运动,速度也有快慢的变化,这样可让学生感觉到前倾的感觉,对其重力感调试有一定的效果。也可让学生坐在大笼球上面,可和同学一起协同完成,也可锻炼其独立完成。或是把大笼球放在俯卧或仰卧在地上的学生身上,慢慢压挤,让其感受滚压的感觉。

2.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觉统合训练之时使用游戏的模式效果最好,在游戏期间,学生可获得多种感知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游戏比教学方法其最容易接受,教学方法最有效果。体育老师组织一段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时候去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知识。综合体育训练的实质,老师可实施集体游戏玩法、个体游戏玩法等。比方说,“滑板推球”这项集体合作游戏,其过程是学生在滑板上俯卧,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最少可2人,也可多人,实施水平推球、接球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斜线的模式。这样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使得学生颈、背部肌肉得到很好的收缩,可锻炼其眼球控制能力,促进其视觉、听觉得到很好的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学习环境是主要的,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在运动期间的感觉统合训练其实质是人体和器械、活动现场、周围的环境等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使得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接受刺激,进而使小学生在触觉、视觉、平衡感、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等方面有所拓展,进而促进学生在做动作的时候更加的和谐。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感觉统合训练目标的融入,使得小学生强身健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施勇.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感觉统合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

[2]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讨 下一篇:让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