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好习惯之“勤思好学”

时间:2022-07-29 11:29:42

摘 要:现在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学得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会了,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馈评价……针对种种现状,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以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即:培养孩子们“勤思好学”的好习惯。

关键词:思维习惯;“勤思好学”;智慧共享

一、引导小学生课堂中善于思考、反思

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反思则是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以后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

1.在比较中思考,得出最佳方案

小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只满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容易使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我在教学中经常这样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想法好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学习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感悟各种算法的优点,并找出其中一些方法的不足,从而在头脑中建构起自己理解的、可接受的、喜欢的最佳方案。

例如,我在解决问题中探索算理时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小林买6包薯片和1瓶饮料需要多少钱?

(1)交流算法:

A.4×6=24(元);24+5=29(元)

B.4+4+4+4+4+4=24(元);24+5=29(元)

C.4×6+5=29(元)

D.4+4+4+4+4+4+5=29(元)

(2)分析讨论各种反思中的“4×6”“5”的含义,引出每种反思实质的一致性。

(3)通过分类引出C的独特性,得出算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加法。

(4)介绍脱式计算。

(5)练习算式:3×6+8 3+6×8

2.实现“智慧共享”――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发言、乐于倾听的习惯

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类学生上课非常活跃,举手积极,质疑同学的提问有深度,课后作业却因为贪玩,没有耐心,做得很烂,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不过一到考试,始终能得高分;另外有一类学生,上课听得很认真,从来不做小动作,很少举手,从不提问或质疑,课后作业做得端正整洁,正确率也较高,但一到检测,却经常比不过前一类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一类学生在课堂倾听中数学思维的效率不及前一类学生高。后来我发现: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巧设情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没有思考的灌输式课堂倾听是被动的、肤浅的,学生的数学智慧是接受式的。相反的,带着“智慧共享”,善于思考,发言的课堂倾听是生动的,有效率的,是我们所追求的。

二、培养学生在新课结束后进行总结思考

教学时,每一节新课结束后,我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从而整理、归纳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孩子“勤思好学”,我可以给孩子们设置这样的自我提问:(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3)我会运用所学知识吗?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时,在新课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我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学生得到如下感悟:(1)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整时,难点是认识大约几时。(2)我发现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画时针要画短一点,分针要画长一点。经常在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及时反馈,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新知识,及时质疑,找出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自我质疑等数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错题后及时思考反馈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就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做了多次后,还是经常出错。因此,学生每次做错题后,我会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课后我是这样做的: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对错题进行反思。内容包括: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订正?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认知缺陷,写出自己思路被卡的情况及原因,以防再错,从而养成善于对“错题”“不会错”反思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好习惯是一个坚持不懈漫长的过程,“勤思好学”是潜移默化的,有了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学习知识就变得简单容易。我相信,每个孩子拥有“勤思好学”的好习惯,就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杨冰.成就一生好习惯:培养孩子好习惯108法[M].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9-01-01.

作者简介:赵静,女,1985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下一篇:与时俱进地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