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

时间:2022-07-29 10:23:16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

摘 要: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形象思维特点的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文学翻译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学翻译中如何进行形象思维。

关键词:文学翻译;形象思维;想象;情感

一、文学翻译的实质

翻译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翻译在本质上又是一种思维活动。文学翻译作为翻译文本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实体。所以文学翻译实质上是文学的再度创作过程。那么这一翻译过程必然如同作家的创作思维过程一样,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思维,它是文学翻译中形象能否完美转换的重要手段。

二、文学翻译中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在创作和翻译中都很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对它的两大特点有所了解。形象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就是“想象”。就翻译而言,译者通过阅读原文,运用形象思维,把原作刻画的情景与人物想象清楚,并在感情上与之产生共鸣。这样,原作的艺术形象才能在译者的心目中完整形成。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因为形象思维借助想象再现生活表象,借助想象进行推测、假设、设想事物的本来面貌和情形。可以说,形象思维不借助想象就不能进行。

文学翻译中形象思维的特点之二是“情感”。形象思维既是驰骋着想象的思维,也是饱含着激情的思维。所谓“情动而言行,理发而现”指的正是情感的作用。(谢云才,2000:31)当我们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千古不朽的诗句时,会感受到李白、杜甫对当时社会现状强不满的悲愤激情。然而,作为一位外国译者,如果他对中国的历史一无所知,那么他就无法体会到这种情感,翻译出来的东西也会相形失色。

三、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形象思维

关于如何进行形象思维问题,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首先要对原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创作意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只有译者全面了解隐含在作品背后的创作者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做好原作者的代言人。

(二)对原作的典型形象、各种形象进行分析、理解,既要有深刻的感受,又要领悟作者的哲理,悟出形象的艺木美,也就是说,掌握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美学思想。翻译过程必然要求译者在阅读原文时对原文词句进行语义分析与概念判断,获得概念信息的基础上,还必须透过原文语义的表层概念进一步去意会,去联想,尽力捕捉原文字里行间的形象信息,只有形象清晰完整了,达到呼之欲出的境地,才能把意会到的东西准确地言传过来。译者在翻译的思维过程中,感情与理性,形象与抽象,感情与理智是一系列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对原文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分开,在把握原文形象的基础上统一。译者只有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中去感受原作的艺术氛围,才能克服两种语言间存在的种种差异,才能不受原文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羁绊,才能用地道的译文语言将原作的形象完整艺术地重新塑造出来。

(三)深入而透彻地理解原作的语言艺术,加深自己的想象,脑子里形成原作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然后用译文语言进行形象思维,艺术地再现原作的形象。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我们知道,音乐是用音符、旋律来塑造听觉形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文学则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所以说,文学作品离开语言的艺术就不成其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段不只是像在其他语体中一样,是语言外内容的中介,而且是作品的美学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结构。因此,在翻译时,原文语言的艺术美如果传达得不完全,势必影响作品美学价值的。

四、结语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不但要求译者同作者一样具备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高超本领,更需要译者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翻译中形象思维的正确运用,需要译者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丰富自己预期视野中的表象积累,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角度提高自己的前理解,完善自己的内在图式,这包括了直接表象的积累和间接表象的积累”。(范勇,2001:89)直接表象的积累来自于译者对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体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喧闹的集市、寂静的庭院等生活画面都可以成为译者的表象记忆。而间接表象积累的来源是译者先前的阅读经历,大量阅读各种中外文学作品,涉猎各类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丰富译者的形象素材储备,而且可以提高译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使自己的期待视野与原文的视界相融合,把握原文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参考文献:

[1] 谢云才.谈文学翻译的形象思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6):29-32.

[2] 范勇.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外语学刊.2001(2):86-89.

上一篇:他们的不安是罪恶之源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