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29 09:14:01

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20-01

引言

21世纪初,在“9•11”事件和“SARS”危机之后,公共危机管理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和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起步于这一时期。从5.12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的爆发,我国已进入各类危机事件的高发期,为了有效的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必须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措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二、公共危机及其管理概述

1.公共危机的概念及特点

ス共危机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学科会有不同的诠释。英文韦伯辞典定义公共危机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国内学者薛澜、张强、钟开斌等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危机主要是指一种突发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或组织的正常运转将受到阻碍,并有可能伴随着生命或财产的威胁,并迫使决策者立即关注并采取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以降低损失。由此可见,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一定的社会性等特征。

2.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原则

ノ;管理,源自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术语,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中。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即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和安全,对突发事件作出的管理。具体来讲是指政府在危机的预警、识别、隔离、管理及危机后处理等阶段,政府作出的一些列决策行为的总称。

フ府处理公共危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及时性原则

ノ;事件往往都具有突发性特征,是不可预测的,事态的发展过程也常常是变化异常,有时候甚至无章可循或无先例参考。信息的不通畅导致了起发展与后果往往带有不可预测性。鉴于其巨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时间因素在这个时候显得更加重要。政府必须在事态发展的初始阶段及时的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以控制危机事件的发展。如果政府在危机事件面前反应稍有迟缓,优柔寡断,势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局面也将更加被动。因此,为了有效的预防危机事件的恶化与蔓延,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在危机事件的预警乃至整个过程中,政府必须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反应以免延误良机。

2.2 协同性原则

ゲ斡胛;应对的人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交通、通信、消防、医疗、政府和其他部门的人员,以及军队等。危机事件的突发性特征要求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不同职能部门的协同运作,明晰政府职能部门与机构的相关职能,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力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将事故损失尽可能的减小。

2.3 科学性原则

ニ谓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应对诸如安全生产事故,或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性、技术性,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多征求特定技术人员的意见。

2.4 效率性原则

ノ;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涉及较大的社会范围,而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务必需要我们集中有限的救助力量来应对危机事件。“精干高效”是政府在人员配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政府信息公开概述

ス赜谡府信息公开的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1。还有学者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上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微观意义上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想公众或特定的公民提供有关信息的法律行为;宏观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的一项法律制度,即行政机关向公众或特定公民提供行政管理信息的范围、主体、程序、法律后果、等要素组成的法律制度2。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讲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3。信息公开的主体为各级政府机关,内容为政府信息,客体为社会公众或特定的个人和组织。

ゴ5.12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我国政府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公开信息,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任何一种危机事件的爆发都带有突发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有效的信息公开可以提醒社会公众及组织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而信息的封锁必将导致天灾演变成人祸。要将危机造成的损害奖到最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危机做到准确的了解,及时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政府在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的过程中,有着个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如果在危机发生以后对信息一无所知,不但会引起公众的恐慌情绪,社会各界的协同效率也会因信息的不通畅而降低。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议

1.完善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

ス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权威性,离不开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保障。2008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仍然属于行政法律法规范畴,没有被赋予法律地位。要更好的做到信息公开,就必须将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法律不仅仅要规定相关单位应及时公布信息,更要就该公布什么信息?由谁来公布?什么时间公布?以及怎样公布?等问题作出规范。

2.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

ス共危机的管理中,新闻媒体的报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客观及时的报道不仅能够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过程中起到了纽带作用,使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更加高效。政府应正确的利用媒体力量向公众传播信息,使新闻媒体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多元化

ノ夜疆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为此需要结合多种形式的信息公开手段以达到信息公开的目的。以传统信息公开模式为主,如设置公告栏公告、报纸、设置咨询热线、新闻媒体播报等,结合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如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提高信息公开化程度。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以及相关部门和地区的责任问责制。

五、结束语

ビ胛鞣焦家的政务公开制度相比,我国政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信息公开化,接受大众的监督,政府才能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建立一个高效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政府。

おげ慰嘉南祝

[1]诸松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新视野,2003 (3).

[2]卢 琳.走出我国信息公开的困境.行政论坛,2003(7)

[3]刘恒等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2.

[4]薛 谰,张 强,钟开斌.危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高小君.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

[6]陈运动.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问题探索[J].科技创业2008(9).

[7]牛丽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3).

[8]Rosenthal Uriel. Charles Michael T.,Coping With Crisis:TheManagement of Disasters,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s,1989.

上一篇:试论物理教学的情境设计 下一篇:从象征中看《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