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的传承及其意义

时间:2022-10-06 04:53:37

摘 要:科学地、合理地把握好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可看到优秀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蕴涵了社会的时代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得以体现的根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侗族大歌;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1-0284-01

侗族大歌流传于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由于歌声清澈明朗,被称为“天籁之音”。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民间侗族大歌合唱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艺术节,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观众学者都为之倾倒,中国传统的艺术瑰宝走向了世界的殿堂,从此古老的民族歌曲焕发了新春,并得到了高度评价,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怎样去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一、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

侗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期的传承基本靠口耳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的方式有较多的变化.随着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传承方式更加多样,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的传承系统。主要有,影视资料手段传承,汉语言文字的传承,进入课堂的文化传承形式。

1庇笆幼柿鲜侄未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家用电器也相继进入了侗族地区,录音,录像设备的普遍出现,已成为了当今侗族大歌传承的重要载体,开始是各种采风人员靠笔记,靠心受的搜集民歌,而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普及,歌手们便可边录边唱,这样既能达到很好的教授效果,又能达到长期保存和传承的目的,有了这些现代化设备提供的资料,歌师(歌手)们就不必象过去那样靠大脑记忆和汉字记侗音的方法来进行传承,过去传承方式既费脑力又费精力,而现代化的传承就方便多了,一些著名的歌师和歌队将所演唱的大歌,灌成碟片供学习者随时学习。

2焙河镅晕淖值拇承

唐宋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势力的逐渐渗入侗族地区,汉族封建文化也随之传入。“宋熙宁年间的诚州、徽州等教授,执掌教育、开办学校”。“明清时期,侗族中心地带也相继设学府、建书院、开科举”。“辛亥革命以后将书院、学馆改为国民学校,“国小”、“国中”、“简师”、“师范”等新型学校在侗族地区相继建立。这些学校培养了一批接受汉族文化的侗族知识分子,他们也正是汉字记侗音的开拓者。汉字记侗音实际就是侗族知识分子借用汉字创造的一种侗字,作为记录侗语的符号,以汉文为基础来进行创作,这种对保存侗族大歌着积极的作用。

3苯入课堂的文化传承

在今天,传统中那种靠亲属传承(父传子、母传女)和师徒传承来培养侗族歌手的方式仍然存在,但更主要的还是学校教育和短期培训。贵州许多高校,如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在培养侗族大歌歌手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榕江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在各小学先后开展了侗族教育,1985年还创办了一支“金蝉侗族少儿合唱团”,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十几年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歌手,并且多次应邀参加省内乃至全国的大型文艺演出,有的还出国演出,均受到中外观众的高度赞叹。但从全省看像这样的教育实在太少。随着统考制的实行,学校教育就围绕统考而转,那些五六十年代学校教育所编印的一些作为材的补充的“乡土教材”(包括民间文学艺术)就被砍掉了。在应试教育面前,榕江经验难以推行。“如果学生不懂得本地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将更加困难。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应试教育的弊端,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我们认为,除民院、贵大艺术学院培养更多的艺术专业人才外,各类学校都应把艺术教育(侗族大歌教育)作为一项教学

二、侗族大歌的传承意义

1笔苟弊宕蟾杓绦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和破坏。而且,由于侗族大歌带有民族民间口耳相传的特性,对其保护、挖掘、整理与传承就更加困难重重,零散的“碎片”趋势日益严重。首先我们应该继承具有深厚底蕴的侗族大歌文化,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整个中国文化一起成长,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的文化力量,也成为各个民族自身发展的精神力量。然而,在现代性充斥的大环境中,侗族大歌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留,担心民族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消失。侗族大歌的产生、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它的生存同样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因此,侗族大歌要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当中齐头并进,并让其切实地得到传承和发展。其次在现代性的语境下,侗族文化保护的价值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面对强烈的现代性趋势下,捍卫民族文化价值已经上升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的元素成为必然,这表明民族文化的价值在现代性的巨大背景下得到了再度确认。由此,侗族大歌的保护在文化价值的驱动下将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我们知道,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是构成文化现代性和多样性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人类文明,繁荣人类社会。贵州六枝梭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生态博物馆,这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也警惕侗族同胞们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侗族大歌应该如何去应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2比酶多人来体会侗族大歌的魅力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人民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了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但不懂侗语的人听了用侗族唱的侗族大歌,就只能欣赏音乐,不懂歌词意思。如在侗族大歌中增加一部分汉语演唱、艺术效果就会大增。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实验,并且民间用汉语来编唱的侗族大歌也大量增多,其中北部方言区的侗族大歌绝大部分均变为用汉语来编唱,一小部分沿用侗语来编唱,好些歌句也夹杂着汉族而成为侗汉杂交型的大歌;在南部方言地区,新歌中用汉语编定和演唱的歌也比传统的大歌大大加重,大歌出现这种变异与建国后侗族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是互相关联的。建国后,由于侗族地区教育事实的蓬勃发展,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加速了汉文化在整个侗族地区的传播,掌握汉文化的人也以数百倍的增长,可以说执行了语言的双轨制,以侗语为母语,以汉语为辅助语,汉文汉语的推行和影响势必引起大歌等诸多传统文化因素发生变异,另外,由于今日在全国尚没有用侗文来公开出版的文艺刊物,这也使诸多掌握汉文化的歌手,不得不用汉语来创作作品,以求得作品的发表权,这也是大歌中汉语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得那些喜爱侗族大歌但不懂侗语的侗族和非侗族也能听懂和演唱,使他们不光被大歌复调音乐和韵律倾倒,同时也被这散发着侗家人纯朴、智慧的歌词大意所折服;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外许多艺术家正在着手将侗族大歌译成英、法、日多种语言,让全世界的朋友一同感受侗族大歌带来的震撼。

总之,科学地、合理地把握好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蕴涵了社会的时代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得以体现的根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常钟文,试论侗族大歌的和谐之美,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3期

[2]杨旭P,侗族大歌:行云流水的和谐之音,民族论坛,2008年6期

[3]马国英、马希刚,贵州侗族大歌[J],发展月刊,2008年第12期

[4]于峰,自然语境下的声音之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9月

上一篇:边角煤开采工艺的选择 下一篇:品读豫剧《常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