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形象塑造

时间:2022-10-22 10:50:38

浅谈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形象塑造

摘 要:《命运之力》是威尔第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在浓重的色调中铺成一个命运的悲剧,剧中人物被复杂的境遇所摆布。本文立意于女主人公莱奥诺拉一角,对其音乐形象的塑造进行了综合而细致的分析,发现其“威尔第式”的共性特征与其独具一格的特性。

关键词:威尔第;莱奥诺拉;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1-0264-01

《命运之力》这部歌剧作于1861年,是威尔第歌剧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是他对命运深刻思考后的结晶,在这部歌剧的序曲中,同样能感受到贝多芬在交响曲《命运》当中所表现出的坚毅,同样能听出命运之威力步步紧逼,而主人公在命运的强压下呐喊抗争,二者同样采用了短小的动机元素,将命运的形象与力量刻画得淋漓尽致。

《命运之力》是一场严肃的悲剧,被一种悲壮的情绪所笼罩。在整部歌剧中,莱奥诺拉这一鲜明的角色一直处于舞台的聚光点,尽管在第二幕当中有小片段的欢快与宁静的场景,莱奥诺拉仍被放置于舞台的阴暗处,她在无形中成了命运的使者,紧紧抓住观者的内心,全剧的矛盾集中在她身上。

莱奥诺拉的形象特征是独特的,然而,她还是具备了威尔第笔下的所有女高音形象的共性特征。

一、悲剧的命运

《茶花女》中微奥列塔是出身低微的高级交际花,享尽了一切奢华后的她,真是繁华过尽,终于盼得一点真爱,却没想到喧嚣之后的宁静,来得快,去的更快。茶花女最终在可怕的孤独当中香消玉殒;《弄臣》中的吉尔达是未历世事的纯真少女,仅一句“夸尔帝耶•马尔代”便陶醉的不能自已,最后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换来负心人在人世间制造更多的负心债;《阿依达》中的女主角本是金枝玉叶的公主,被俘后爱上了敌方的大将拉达梅斯,不仅没有帮助父亲完成复国大业,自己也沦落到与拉达梅斯殉情而终;《奥赛罗》中纯洁如天使般的黛丝德蒙娜,只因丈夫的嫉妒与小人的挑拨便落入命运的手心,被扼死在自己圣洁的床上;而《麦克白》中被梦魇所困扰的麦克白夫人,在内心不可扼制的欲念与良知的斗争中抑郁而死;《游吟诗人》与《命运之力》的同名女主角莱奥诺拉也都落得与爱人劳燕分飞,背上命运沉重的枷锁。

二、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外部环境

这一点不同于普契尼的风格。普契尼的作品色调明亮,而威尔第的色调总是那么浓重。这与二者所选择的题材有莫大的关联。威尔第选择的女主角往往纠缠于复杂的社会矛盾之间,如微奥列塔对阿尔弗雷多的深情及因爱人的父亲规劝后产生的矛盾;阿依达在爱人与父亲之间艰难取舍时的矛盾;莱奥诺拉为爱情失去家人,甚至看着自己的父亲死在面前,而当自己的兄长在找自己的爱人寻仇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同时,威尔第的女主角所处的外部环境也是动荡不安而复杂的。茶花女作为交际花,她的世界本就是一滩浑水,吉尔达尽管生活在温室中,但她的父亲无形中为她造成了过分复杂的外界,莱奥诺拉在逃难过程中不仅要忍受肌体的伤痛与疲惫,更恶劣的是她的内心再也没有了安宁。

三、高尚的品格

这一点毋庸置疑,尽管威尔第的主角命运悲惨、生活艰辛,但她们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圣洁的内心与灵魂。因此,对于莱奥诺拉来说,最大的痛楚来自于失去宁静的内心,而不是身体。

四、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

爱情,是所有矛盾的焦点,莱奥诺拉遭遇的苦痛来的更迅猛,她所面对的是对爱人的思念与爱恋,同时又不得不接受爱人成为杀父仇人的现实,这样的悲剧不仅仅是把美好的东西撕开给人看,而且还撕得那么惨烈,那么彻底。

这一切的形象特征有集中体现在莱奥诺拉的咏叹调《安宁,安宁》当中。这一咏叹调最为完整的解释她内心的渴求,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刻画得更细腻的莱奥诺拉。

在《安宁,安宁》中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尤为突出:

一、内心繁杂的情感纠葛使得女主角唯一的渴求便是内心片刻的宁静。

1笨是蟀材。前奏重现了《命运之力》的主题动机,命运之手正在逼近,这一切的困厄消失在女主角从小字二组的f至小字一组的f的“pace”乐句当中,转而进入梦幻般的和弦分解式伴奏进行,宁静的心灵放射出一线光芒。然而,好景不长,片刻的安宁还不足以平息内心的波澜,下一场斗争业已开始。当“pace”句完整再现时,是女主角内心与命运抗争的佐证。在全曲当中,她吐露了自己对爱人的依恋与矛盾,并试图通过忏悔与祈祷而得到安宁。2毖岫褡陨怼!睹运之力》的一切矛盾围绕莱奥诺拉产生,可以说在命运的力量下她与她的情人与亲人之间打上了许多的死结,她自身所受的教育与伦理观念使她深切的了解自己的处境与罪恶,因此,她厌恶自己的生命,厌恶她所经历过的生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oh Dio,Dio,fa chio muoja…”等乐段中可以看出。

二、英雄式的气质,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及在命运之力下爆发出的强力呐喊。

在乐曲的结束处或高潮处,威尔第常常采用摸进铺垫,直达最高点的方式来推动高潮。在《安宁,安宁》中,他再一次成功的运用这一技巧,乐句“Maledizione”,共重复了五次,以阶梯式推进,最后将语义为“上帝惩罚他”的语句以英雄般的方式呐喊出来。

综合来说,莱奥诺拉的形象塑造,既要结合威尔第式女高音角色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应在其具体的唱段中找到她性格与气质的独特之处。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解读莱奥诺拉的形象特征。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萧伯纳著,冷杉译,《肖翁谈乐―萧伯纳音乐散文评论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上一篇: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下一篇:大学生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