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闲对社区和谐的功能及社区休闲管理

时间:2022-07-29 08:02:20

论休闲对社区和谐的功能及社区休闲管理

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最小单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社区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力加强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和谐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体育、文娱、科普等休闲娱乐性活动的社区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将对社区休闲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休闲社区的内涵

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社区休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从这个意义上社区休闲应该是以休闲活动为核心,以满足居民物质、文化和休闲需求为目标,在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的约束下而开展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社区休闲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其本质是使人能够在居住地休养生息,得到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因而完善对社区休闲的管理对于我们营造和谐社区意义重大。

二、休闲活动对社区和谐的功能分析

在我国社区建设中往往只注重住宅的设计,在社区资源的配置上过多的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文化生活方面的构建,特别是新建社区之注重楼盘建设,挨挨挤挤的楼盘落成了,却没有地皮建设配套服务设施,这种重经济轻文化的行为导致社区居民彼此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这样必然影响社区的和谐发展。而社区休闲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它可以方便社会交往、缩小社会差异,改变社会不平等,还能净化人的情感、消除不利社会情绪、提升公德教养、减少吸毒和暴力行为等。

1.美化社区环境、方便社会交往

和谐社区应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社区环境是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我们评价社区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绿化及噪声控制等多个因子。社区休闲的开展有赖于社区的资源、服务及管理,这些对休闲资源的保护措施、对休闲设施及休闲场地的建设及对社区管理所制定的法规,必然能美化社区环境,促使开发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休闲强调个体与群体间的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休闲为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改变了人们足不出户、闷在家里看电视的状况,对于深化社区融合、提高居民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2.减少社会不公平

目前我国社区的阶级分层现象比较严重,一个是落后的农村社区根本没有条件开展休闲活动;另一个是出于中间的工薪阶层只能选择设施落后、环境较差的偏僻地段,也只能有简单的休闲设施和非常有限的休闲空间;而只有很少数的白领阶级或者有经济实力的人能够占据有利区位和享用社区娱乐场所。这种居民居住地域的阶级分层与我们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不相符,而社会公正的缺失可能引起居民的不良情绪更有甚导致社区分化和社会隔离。而如果我们从管理人本化的角度,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社区休闲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对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等,为居民提供休闲机会,提高其休闲技能,从而改变当前社区资源配置的不平等现象,减少社区不平等性,则休闲社区对于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休闲活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适度的体育锻炼等还能增强体质,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还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自尊心以及社群感,净化人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人们摆脱无聊、赌博、暴力等消极行为,达到心理的健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率。消极休闲则可能是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对于休闲生活如何运用,不仅个人的自我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能力也同样重要。社区的控制能力对于成功的社区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那些没有多少控制能力的社区,休闲生活基本上是被动的。如果自我能力和社区能力都比较差,休闲行为就更倾向于消极被动,而这种消极性会导致成瘾的行为,例如,儿童看电视就与儿童肥胖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休闲行为的消极,许多人吸毒成瘾:“10%以上的美国人定期使用非法,一项对美国12个城市的研究表明,53%到79%因严重犯罪而被捕的人都是吸毒者。”

4.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学者都认为休闲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他们从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种角度分别定量分析了休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生活质量包括生活条件和个人满意度。根据戴(Day)等人的研究,生活质量指标应该涵盖家庭生活、财产、个人健康、医疗保健、社会生活、工作、个人发展、宗教和精神生活、休闲和娱乐等方面。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提高居民的审美情趣;各种秧歌队、武术队等健身娱乐队的成立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社区休闲功能的开发还能为他们提供娱乐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其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特别是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群体,如果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休闲设施和休闲机会,比如图书馆里带盲文的书、残疾人通道的设置、老年养生课堂的开展等,都可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独立,这也是我们关爱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种表现。

三、影响社区休闲活动的因素

影响社区休闲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休闲资源、休闲服务和休闲管理。

休闲资源是指社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自然环境,以及现有的休闲设施、休闲场所等,一个社区如果具有优美、质朴、自然的居住环境,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和娱乐场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区休闲。

休闲服务是指由政府、商业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等所提供的服务。地方政府在休闲服务供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一方面直接提供休闲服务,如,对社区园林绿地等设施的建设、举办社区活动等,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对休闲服务实施管理和监督。商业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家庭为中心的娱乐活动(家庭健身、DIY和园艺活动等)、社会型娱乐活动(餐馆、电影院、游乐场等场所里的活动)、以娱乐和艺术为主的活动(棋盘室、商业展厅等地的活动)、以运动和康体娱乐为主的活动(健身俱乐部、竞技场、运动服和运动器械商店等)以及旅游、度假和其他娱乐活动。非营利性组织所提供的休闲服务有:休闲资源的供给、志愿者活动、宣传活动、为政府和公共部门之间提供有益的联系、提供各种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帮助。

休闲社区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体系化的管理机制,包括制度法规、政策机构、执法部门和监督机构等,这是营造休闲社区的一个重要保障。政府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责任保障全体公民享有休闲权利,各政府部门必须转变传统掌舵者的观念,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建设公共型服务政府,明确休闲社区建设的目标,推动各项法规和规章的制定。

四、社区休闲的管理

政府是社区休闲服务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对社区管理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政府必须要树立和贯彻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致力于提供休闲空间,完善政策法规,推动非营利组织建设。

1. 倡导社区休闲发展理念

社区休闲的建设首先要解决政府的理念问题,那种传统的大高楼、大马路、大广场的理念是缺乏人性的。休闲社区应该更加突出休闲功能,需要在居住、娱乐等环节给予合理的统筹配套,需要有充足的休闲空间和设施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需要营造休闲环境,创造休闲文化,这是休闲社区应该遵循的发展理念。社区居住环境的景观要进行休闲化设计,正如陈跃中所说:居住环境所追求的不应是由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是处处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注意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此外,我们建设休闲性社区要摒弃将休闲功利化的理念,不能只把休闲社区的建设理解为发展旅游业,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这样社区休闲是做不好的,只有把它理解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和社区全面发展、提升的战略措施,社区休闲才能发展下去。

2.完善社区服务供给

社区服务设施对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居民随着生活的闲暇化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有更完善的娱乐休闲类的社区公益设施,如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图书室、社区学校、儿童活动室等以及运动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空间体系。但是,目前在市场机制下,开发商的经济行为使得土地被过度商业化,许多公益性设施用地被挤占,居民即使获得了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的环境,却同时也失去了与人交往的空间。

具体来说,我国社区休闲服务供给的主要问题有:①商业供给结构性失调。商业服务供给是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公益性设施少,而广大居民还属于工薪阶层,很难涉足那些高级休闲场所,这样一方面商业性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居民的休闲需求得不到满足。②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供给过度依赖政府,资金匮乏。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上仍然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受到政府的制约不能自由地提供休闲服务,加之资金短缺,无力向居民提供公益设施③政府供给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分散于多个政府部门中。我国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政府机构对休闲服务供给进行统一管理,并且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的指导,这样多头管理、审批程序的复杂使得效率低下,一个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可能要等很长时间,这样也很难满足居民对休闲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要完善休闲服务供给必须多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地方政府。政府必须加强服务意识的普及和深化。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们社区管理中转变政府角色提供了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政府应该帮助创造和支持社区”,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由过去的为社会“掌舵”变为为公民服务,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控制者变为协调者和仲裁者――政府不能仅仅通过政令对公民进行管理、规范和监督,不能只把公民看成生产力,而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通过联合商业部门、非营利组织等来共同处理公共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休闲服务的供给中,政府要转变职能、真正服务于社区,增加财政投入并建立专门的休闲服务机构和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将自己承担的一部分供给行为集中到商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以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等约束和支持他们的行为,通过他们的合理竞争解决当前问题。

3.建立健全社区管理规范

当前我国社区的休闲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为社区成员自发性的行为。开展社区休闲需要将休闲制度化、建立一套完善的休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维护公民的休闲权益,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或者贫困地区公民的休闲权益。目前,我国休闲活动的主体是城市居民,农村人的休闲方式或者空白或者处于低层次,而农村居民占了全社会的2/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休闲需求也日益明显,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保障这部分人的休闲权利,因此加强对农村社区的休闲管理更需要法律的保障。完善社区管理还需要设立专门的休闲管理机构,从法律上规定休闲管理机构的地位、职能、管理范围和组织结构等,以使休闲管理机构在提供社区休闲服务等方面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方政府要通过立法对各种休闲服务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土地利用和供给机构制定相关标准,对其运作和管理进行指导和规范;要按照社区空间发展的要求制定社区规划的设计规范,按照实际需要对公共设施的配套标准进行调整。此外,在社区管理中要积极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受国家法律保障的社区内组织的最高代表机构,是社区内代表民意的权威性群众自治组织,它负责管理社区的一切公共事务。我们要利用社区居委会与居民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通过居委会让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同时通过社区居委会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及对居民进行休闲培训,保证居民树立合理的休闲观念、掌握休闲技能。

4.发挥社区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休闲服务领域甚至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可以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弊端。非营利组织是根据社区的需要而成立的,它来自于民间因而能更好的了解居民的真正需求。另外非营利组织是由各种志愿者组成,能对加入其中的会员提供公益设施,其自愿性和奉献性可以弥补商业供给成本昂贵的缺陷。基于这些原因,政府应该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合作,转变管理方式,放松对非营利组织的制约,使其摆脱对政府的行政依附,并且提供一定的补贴、运营场所、政策支持及人员培训,增加其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其经费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使其为社区休闲服务做出贡献。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活动已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休闲文化的匮乏,休闲意识的淡薄,休闲权利的不平等,休闲方式的消极等在未来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以人为本的社会必然要使全体成员共同享有平等的休闲权利。加强对社区休闲的管理将成为和谐社区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政府必须重视休闲对社区和谐的作用,倡导休闲新理念,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社区休闲的管理。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下一篇: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