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9 02:15:09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策研究

【摘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个体要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各级政府要优化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舆论应对创业行为多支持,对创业精神多鼓励,逐步树立自主创业的良好正面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创业 支持政策

个体创业活动,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动,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良好的期望并没有迎来预想的结果,大学生自主创业进程依然发展缓慢。

国内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总计达到8.8万余人,比往年大幅度增长。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共为大学生设立创业扶持资金达16亿元;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56个,总面积达330万平方米;举办创业培训5539场次,覆盖学生达88万余人;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讲座、论坛等活动近万场,参加人数超过150万人次。

与政府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创业环境的热情相比,目前国内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不相协调的态势。一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绝对数量仍然非常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对创业缺乏信心。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高校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给予相当大的优惠政策,但政府部门、外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仍是学生的优先择业目标。二是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领域大多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如零售或者服务业等。风险投资公司更是很少愿意投资大学生创办的这种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资金缺乏仍然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三是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国家对于创业者的政策支持

为了分流社会的就业群体,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就业市场,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制定了许多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注册方面,凡是大学生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申办私营企业的,只要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即可,一律先予发放营业执照;在注册费用上,对大学生创业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减免。比如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办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账,且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的,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贷款方面,一是优先贷款。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优先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二是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三是在贷款利率上的优惠政策。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2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税费减免方面。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对到“老、少、边、穷”地区创办企业的,可以免征或减征一定年限的所得税。

人事制度方面,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收费;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优惠培训、测评服务。

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面临的困难

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有余、实干不足,而能够创业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麦可思公司2010年8月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教育部最近的一项报告也表明,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仅17%盈利;学生创办的企业,仅有30%在5年之后仍然能够生存下去。据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验匮乏。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初,缺乏对市场较为充分的调研,在进行市场目标设定的时候,易脱离现实而无法实现。由于久居校园,难免缺乏广泛的社会联系,因此对于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把握得远远不够,无法明确判断市场的发展方向。

整体素质不高。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仅需要技术、能力或者专业知识,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财政、税收、法律、物流、营销等多个领域。这对创业者本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的往往正是“通识教育”,学生除了本专业知识以外,很少能够主动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生活内容过于单一,大学生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技巧缺乏,其心理品质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充满竞争与风险的创业活动,一旦在经营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从而泥足深陷,难以自拔甚至放弃创业。

创业环境不成熟。各级政府目前对大学生创业都设定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许多基层行政单位并不知道如何来运作这些规定,导致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到实处。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采用政策支持,认为应该设置风险基金对大学生创业者给予大力帮助,另一种认为,对待大学生创业活动不应过于看重政策支持,因为成功的企业必须能够承受市场的检验。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也不够宽容,“成王败寇”的观念依然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创业者的心理负担。

学校的创业教育依然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使毕业生“不仅成为工作求职者,更能成为工作的缔造者”。我国教育部也成立了2010年~2015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来对全国的创业教育组织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主要基于一种解决矛盾的需求――来自创业者对于接受创业教育培训的需求与现实中落后的学校创业教育之间的矛盾。目前高校无论在教育内容、教学管理或者教育师资上,都与实际需求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大多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基本上都缺乏在企业的实践,不够了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真实情况。在课程的管理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等课程只是作为考察、选修等性质出现,重视明显不足。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大学生应从三个方面增强自身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应对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实用的知识技能。如企业管理、税收财务、法律、投资等,大学生自身应主动加强“通识教育”。此外,大学生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领导、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同时成熟稳健的心理素质也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遇到困难和挫折不会颓废停滞,而是冷静应对,周密计划、准备,寻求出路。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共同纳入到基本的教育体系之中,将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进行灌输和培养。应当把创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作为对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社会知识、开拓技能与管理知识同样应作为重点教授的内容。另外应积极建立校企创业实训平台,从企业寻求创业案例在校进行分析、研究、教授,组织积极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带薪实践,促进校企之间在学生培养、招聘需求上的交流与合作。

优化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最困难的仍然是资金问题。这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创业优惠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大学生创业,人脉薄、经验少、时间短,最缺乏的就是资金的积累。目前虽然有垫款、税收、税务的优惠政策,但是扶持力度显然不足,商业银行的贷款对于大学生初创的小型企业依然兴趣不大。各级政府搭建大学生创业活动平台的重点问题,是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运用技术、专利、知识、信用担保等融资渠道,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的融资困境。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大学生创业的活动,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创业是一项开拓进取、充满风险的事业,来自家庭、社会的帮助,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做出极端的反应。社会上应逐渐摈弃“成王败寇”的陈旧思想,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代,应对创业行为多支持,对创业精神多鼓励,逐步树立自主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正面形象。(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上一篇:辅导员工作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下一篇:如何控制政府公车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