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五大效应

时间:2022-07-29 01:59:56

美丽乡村的五大效应

美丽乡村是基层农民的实践创造。它源于村庄环境整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村庄环境整治。它是在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依托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产业基础发展起来的,融现代文明、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新型乡村形态。南京市江宁区八个金花村以其成功的创新实践,展示了美丽乡村建设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巨大能量和功能效应

产业融合效应:新型产业链提升了产出效率

产业是村庄建设的基础。具有较高产出效率的产业,才能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支撑。从产业支撑的角度分析,八个金花村的一个共同重要特征,就是初步形成了基于产业关联基础上的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八个金花村在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以黄龙岘为代表的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以世凹桃源为代表的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大塘金为代表的金花村产业与周边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导致不同产业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度加工、市场营销等成为新型产业链条上有机联系的产业环节;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型产业链的初步形成,导致在相互需求基础上的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提升了农村产业的产出效率。[ 八个金花村起步于2011年底或2012年初。本文用2011年和2013年的数字,对金花村建设前和建设以来的情况作比较分析。]统计数据表明:

新型产业链扩大了金花村的产业产出。2011年,八个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分别为3120万元、141.5万元、404.1万元,总产值为3665.6万元,销售总额为3109.7万元。2013年,八个金花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6855万元、534万元、19092万元,总产值为26481万元,销售总额为24223.5万元,分别是2011年的2.2倍、3.8倍、47.2倍、7.2倍和7.8倍。

新型产业链提高了金花村的产出效益。2011年,八个村的总利润为479.4万元;用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来衡量,其产值利润率为13.1%。2013年,八个金花村的总利润为6925.4万元,是建设前的14倍;产值利润率为26.1%,比建设前提高了13个百分点。

新型产业链促进了金花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分析八个村的产出结构可以看到,2011年八个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85%、4%、11%。2013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26%、2%、72%,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是美丽乡村建设前的6.5倍。分析利润结构还可以看到,2011年,八个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利润分别为337万元、14万元、128.4万元,分别占总利润的70%、3%、27%。2013年,第一、第二、产业利润分别为309.6万元、42.8万元、6573万元,分别占总利润的4%、1%、95%,其中第三产业利润占比是美丽乡村建设前的3.4倍。

农民致富效应: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建设美丽乡村,农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关键要看其能否真正给农民带来了实惠。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了农民的期盼、承载着农民的希望,这是美丽乡村受到农民欢迎并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大幅增加。2011年八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为14447元,2013年人均年收入直线上升为36472元,是2011年的2.5倍。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村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2011年,村民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占到村民人均年收入的71%,而经营性收入仅占16%、财产性收入占6%。2013年,村民的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到48%,财产性收入占比上升到9%,工资性收入占比尽管下降到39%,但其绝对量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从村民经营性收入的变化看,2011年村民人均年经营性收入为2361元,2013年为17616元,增长了6.5倍。例如,汤家家28个从事农家乐餐饮、民宿、土特产及旅游纪念品销售的经营户,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近19万人次,营业收入约1500万元,户均营业额达53万元。

从村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看,2011年村民人均年财产性收入为838元,2013年为3251元,增长了2.9倍。乡村环境的改善、旅游业的发展,使村民的房产实现了大幅增值,房屋出租也成为村民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来源。例如,大塘金原先价值10万元左右的房产如今价值过百万。再如,由于民房租赁供不应求,黄龙岘等地的普通住宅年租金就可达4万元。

从村民工资性收入的变化看,2011年村民人均年工资性收入为10312元,2013年为14119元,增长了37%。例如,在世凹桃源游客中心工作的就业人员,人均年工资性收入就达6万元左右。黄龙岘聘用村民从事景区管理、服务、保洁工作,仅此一项,村民就可每月增加1500-2000元的收入。

就地就业效应:农民就在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之前,村民的就业渠道单一,收入不高,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美丽乡村建设,开辟了农民就业创业的新渠道,带来了乡村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巨大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农民充分就业。美丽乡村建设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2011年八个村外出务工人员为1298人, 2013年为277人,返乡的劳动力占了全部外出务工人员的79%。美丽乡村建设前, 八个村共有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岗位383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增加到1603个,增加了3.2倍。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业创业,充实了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有效地解决了“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压力。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农民就业。2011年八个村的外来就业人员为85人,2013年外来就业人员为1007人,增长了11倍。以横溪街道石塘村为例。2011年,该村有665人外出务工,外来就业人口仅40人;2013年,外出务工人员骤降到72人,外来就业人口猛增到610人。

上一篇:2015,银行业转型元年? 下一篇:美丽乡村的南京江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