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理念的学生评价体系重构

时间:2022-07-29 11:21:25

基于发展理念的学生评价体系重构

【摘要】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客观审视传统学生评价体系,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重构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发展 学生评价体系 重构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他们的能力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经历、发展潜力存在着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1]。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最高理想的描述,用这个最高理想来规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学校教育,差距太远。建国60年以来,对于这个目标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我们不可能在学校就把人培养成一个完人,反而会出现我们目前的现实,即全面发展成了平均发展,最后,培养出被人称之为"老实听话、本事不大"的学生,这跟我们过于强调全面有很大关系。

有鉴于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学生的评价方面必须有一个转变:即是由原来纯粹全面发展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促使学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多样化人才。

一、传统学生评价体系的审视

1、受表彰学生面小,与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不相符

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合格的多元人才的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言的,而以往的评优体系中只有约35%学生可获得奖学金,也就是说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获得表彰和鼓励是高不可攀的,这会使得这部分学生失去自信心,始终得不到激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德育工作功利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不相符

一般情况下,评价体系由学业因素与非学业因素组成。以嘉兴学院为例,原来的评价体系是按照学业成绩的75%+非学业成绩的25%总分排序先后为标准的。而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评选都是以奖学金为基础的。可见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还是以学习成绩评价为主,这样就造成了两方面不利的影响:一是助长了应试教育而削弱了素质教育;二是助长德育的功利化。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为学校争取荣誉以及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冲着非学业因素加分而去的,是冲着奖学金而去的。无形中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成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功利手段,也成了学生争名夺利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的实效,也不可能有持续性发展。

3、统一的精英化标准,与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在国民经济相对不发达、教育力量还较为薄弱的时期,培养理论性、学术性的精英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国民经济逐渐发展,教育力量逐步提高,大众化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精英化教育模式不同于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的特点是学生数量少,人才类型需求相对较少,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大众化教育浪潮中,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要趋势转变为多样化、多层次化、多规格化[2]。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统一的精英化、全面化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了同质化和模式化特点,缺乏充分的个性。这种体系已经与多样化的社会需要明显脱节,也与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现实相抵触,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在社会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4、学生个性发展弱化,与马克思人的发展规律不相符

依照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的发展观理论,人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主体性和个性的人[3]。首先每个学生应该具有"一般人"的特点,我们把它理解为应该具备一个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具备将来从事某一个社会工作的技能素质;其次还应具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化特点,在每个学生在发展的过程其潜力、兴趣和天赋都不尽相同。同时具备了前两者才算是实现了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中长期单方面的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有些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专业和科研方面表现浓厚兴趣;有的学生学习刻苦努力,文化课成绩表现突出;有些学生喜欢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具备一定的文体特长;而有些学生则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积极组织身边的同学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而在原有的评价模式下,要获得奖励不仅学习成绩好,并且每一项都比较突出,而许多有个性的、有特长而成绩或其他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却很难受到认可或奖励。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在发展人的潜能中的内在价值,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实际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的发展观的,它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重构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1、学生评价体系应具备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功能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具有指引性、促进性的机制[4]。为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体验进步与成功的机会,学生在体验成功、获得他人认同之后,会更积极地为为追求下一次被他人认同和尊敬的心理体验而努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指引学生在成长之路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学校除了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进企业、下基层的机会,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等素质的培养。因此,与之相对的学生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这些特点,反映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另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人单位评价学生,不仅看他的综合素质,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专长,需要对学生作出个性化的评价。

2、构建立体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今天评价学生的基点不能仅是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应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过去的评价方法上过于依赖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强调其对学生各方面评价的整合,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转下页)

上一篇:平等参与式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少一点"师气"多一点"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