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学生自治组织重构

时间:2022-10-01 09:05:49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学生自治组织重构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内涵和现阶段学生自治组织的组织架构及职能,提出了完善学生自治组织的重构策略。要进一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治精神和独立能力,活跃校园,增强团体生活经验;搭建学生与社会积极合作的平台和桥梁,在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之间维护大学内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校园文化;学生自治组织;重构策略

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指大学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按照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面向整个社会依法行使自主办学、实施民主政治管理、广泛全面落实作为办学主体和法人实体所应具有的责任和权力相互统一的大学管理制度。现代的大学制度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怎样管理大学,也就是说大学的外部制度,二是大学怎样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说大学的内部制度。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内部制度对于外部制度来说,所具有的影响具备消减和放大双重的作用。学生自治组织作为大学的内部制度,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行使主体,是大学内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内涵

大学作为特定的社会组织,首先需要规范,来体现制度的普通特性。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是制度,“哪里的制度动摇,那里的一切便动摇;哪里的制度松垮,那里的一切便混乱和松垮”。[1]大学在其本质上是学术组织,是人才培养的地方。大学中人的行为,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对于学术的发展,需要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人的培养,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是自由个性基础上的充分发展。大学制度理应为师生思想的自由提供基本保障,这是大学制度所包含的特殊性。

本尼斯认为,一个组织要长期地生存下去,必须完成两个互相关联的基本任务:其一,要充分协调好成员之间的活动,以维持内在系统的正常运转;其二,要协调好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种为“内适应”,第二种为“外适应”。[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础上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维护大学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大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内化了历经沉淀的传统和精神特质――注重品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学术至上;承担社会责任,追求文明进步;引导文化发展,弘扬文化精神。这些优秀的传统和精神是大学的生命之魂,也是引导大学发展的理念。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应进一步弘扬和维护大学的这些优秀传统和精神。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的理想最终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以至于大学的各种组织形式是次要的。假如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所行使的活动被消解,那单凭借具体的组织形式是不能够挽救大学的生命。”[3]维护大学组织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性才是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取向。大学组织包含的特殊性要求其“内适应”的制度安排与一般制度的“标准化”、“刚性化”不同,而应是“个性化”、“弹性化”。

2、充分保障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中世纪的大学开始于学者自发而组成的社团,学者们凭借社团来确保研究和学习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学之中的学术自由传统自此开始。19世纪,德国大学用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证明了学术自由所应具有的合理性。洪堡指出:“知识的自由不但有可能受到来自政府的威胁,并且有可能受到来自于知识竞购本身所带来的威胁。这些机构在产生开始之时便采取了特定的观点,随后便急于压制其他观点的兴起。”“高等知识机构所具有的独特性,便是把学术和科学作为解决所有任务的工具。他们从事着永不停止探索的过程。”[4]这种探索的过程必然需要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由此,大学应该尽量去摆脱内在的和外在的压力。历史的经验说明,学术的自由是“应具有不受到妨碍的追求真理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但适用于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适用于在这些机构里所从事学术工作的人。”[5]大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它的“秘诀”在于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始终贯穿于大学的发展,并成为大学的经典理念,尤其对于传统名校来说,它们一直被认为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

3、充分协调好大学和社会之间的价值冲突,保障大学的文化主体地位

由于远离了世俗的利益关系,大学逐步形成了深厚的人类高尚、美德、正义、文明等内涵,蕴藏着神圣、高贵等学术文化氛围,是人们心中的“精神殿堂”、“知识圣地”。大学所从事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它的所想、所思也是极其具有理想性的,并且往往和社会现实状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终形成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价值冲突。在大学的历史上,围绕着知识的“无用”与“有用”,人才培养的“通才”与“专才”等等的争论,都体现了这种冲突。大学是思想和社会文化的中心,是知识分子们的聚集地,“知识分子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对社会现实持有批判态度的精英”。[6]大学所具有的功用是和它的文化特性密切相关的。大学凭借其文化创新能力立于知识的前沿,成为了知识的权威,不断进行着学术研究,实施社会批判,服务作为人的社会存在等。

二、现阶段学生自治组织的组织架构及职能

我国高校的学生会组织,是“反帝反封建”运动和“”新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在我国经历了近代民族忧患和内外交困之后,青年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形成的产物。高校学生会为综合性的由学生组成的自治组织,是学生进行社会化的主要载体,也是高校作为管理者了解、教育、服务学生的重要抓手。学生会的发展和建设相对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大学治理和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学生自治组织的组织架构

由于各高校自身的历史演变及文化传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学生自治组织在组织架构上也各具特色。如下图,以某大学学生自治组织的组织结构图为例,其合理的组织架构保证了学生自治组织之间的高效协调运作,具备一定的借鉴价值。(图见下页)

2、学生自治组织的职能

其一,代表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会认为其自身是学生合法利益的代表,将为学生提供服务作为其组织存在的根本宗旨。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会都设有相应的维护学生利益的部门,例如浙江工业大学的FOR YOU。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高效内的各类学生维权组织已经通过网络举办的一些维权活动,获得了学生的普遍信任和青睐。当学生发现问题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将要受到损害时,学生则通过学生会或具有维权职能的社会组织来向有关部门沟通和反映,使问题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自身的权益得到很好的保护。

其二,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学校的管理。学生自治组织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宣传形式,是利用学生媒体,如通过学校电台、报社、BBS、学生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其产生的效果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学校的决策实施影响。学代会制度是学生参与高校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是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利益表达、行使自治权的重要表达平台,对于引领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大学学生自治组织现状(2016年4月)

其三,参与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中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直接由学生自治组织内的各部门进行策划和组织,包括学术类、文体类、志愿服务类、思想政治类、就业类、实践类等。除了组织各类活动以外,学生自治组织还承担着学校里一切其他活动,例如协助开学的新生迎新,毕业典礼等,组织各类社会实践、团员选拔评优、就业招聘等。学生自治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进行了良好的自我养成教育,同时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也对于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学生自治组织的重构策略

1、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学代会、公寓自治组织、学生维权社团等及时对学生的诉求进行表达、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学生的权利进行行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落实学生自治的重要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外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组织各类课外学术研究会、创办形式多样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刊物,发展学生学术研究的潜能和兴趣。组织各类课外学术社团,如文学、英语、史地、食品等社团,在社团内设立完整的组织机构,明确规章制度和内容,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和能力。通过学生会、各类文体社团开展各类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青春朝气的文体活动,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治精神和独立能力,活跃校园,增强团体生活经验

学生自治组织,除了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外,其自治行为还具体体现在承担其他事务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事务处理、校纪维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学生自治组织在调节学生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协助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自治组织召开的会议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均由学生自治会议决议后报学校批准。伴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强化,学生自治组织应进一步增强在学校事务管理中主动承担责任的能力。完善学生自治组织的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如学代会制度。明确学代会制度运行的宗旨,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使民主意识内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规范学代会的运作。力求能够使学生形成自发的民主,形成自治的管理。学生自治组织对于团体生活的主要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字――引导,其开展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修养,也希望将他们的生活引导到一种健康、积极、正确的生活方式上。同时,在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自治组织都会较好地进行总结、调研,并以展示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学校进行反馈。

3、搭建学生与社会积极合作的平台和桥梁,在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之间维护大学内的价值导向

许多学生自治组织已经走出学校,涉足社会事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且紧密的联系,与此相适应,社会也向学生自治组织提供了合适的支持和渠道,协助学生自治活动的开展。国家、社会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提供了各种“帮助”,同时学生自治组织也有接受所提供帮助的权利。学生自治组织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外联资金,来维持自身及其组织活动的良好运转;充分搭建与企事业单位的平台,更好地加强产学研合作,践行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能力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是一个文体共同体,现代的大学制度建设应与现代的企业制度建设不同,其主要应体现在大学的组织文化特性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主要的文化取向在于,对内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维护好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对外大学要协调好和社会之间的价值冲突,充分保障大学的主体文化地位。布鲁贝克说过:“对于每一个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来说,无论它的经济、政治或者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都需要建立这一个机构来传授深奥的知识,分析和批判现存的知识,并且探索最新的学术领域。换一种说法,所有需要人类进行鉴别、理智分析、关注或阐述的地方,那里便会有大学。”[7]大学的功用和他的文化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大学凭借它不竭的文化创新能力使其立于知识的前沿,成就了知识的权威,发展文化与智力,实施社会批判,服务于作为人这一社会存在等。学生自治组织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体,在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大学文化作为其内在气质内化为每一个学生的修养之中。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综合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自治组织中,且不同的大学之间有所不同。“办大学就是办一个氛围”、“泡菜理论”、教育是环境的创造,这些都是针对环境氛围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学生自治组织在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和碰撞之中,要努力去除对自身文化产生不良影响的校级文化,如“服从主义”、行政文化、“权威主义”、政治文化,“官本位主义”、官僚文化等。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学术创新与探索的学术文化,学术自由的制度文化,服务他人的服务精神,最终引领“高品味”的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2.

[2] 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1.257.250.

[3]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J].新华文摘,2001(1)175.

[4] 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C].1998.103.

[5] 刘佛年.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463.13.

[6] 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58.

[7]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仰玲(1985-)女,汉族,浙江工业大学学工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治组织、德育生活化.

上一篇:浅析教育及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下一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取前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