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各种媒体的运用与发挥

时间:2022-07-29 11:16:47

生物教学中各种媒体的运用与发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无疑成了倍受教师青睐的一个方向。而生物课的特殊性,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的教学,单靠教师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生物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

关键词: 多媒体 优化信息密度 抽象 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运用现代多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各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与发挥。

一、传递方式的优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些生物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这些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二、传递速度的优化――在提高信息密度、知识密度的同时,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空间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学中应当强化的得到充分强化,应当淡化的得到及时有效的淡化、弱化处理,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在生物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现代多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X光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情况。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功夫下在学生”学”上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在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四、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扬长避短,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媒体发挥出它的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

(1)教师的讲述语言与多媒体的结合,处理得当与否,至关重要。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节时,我曾采用语言跟多媒体结合的两种方式,结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光合作用生物录像片。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多媒体被分成了两块,在多媒体中传授的知识,学生已通过教师的语言初步掌握,多媒体在这里只起对教师的语言证实和具体化的作用。后来我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观看录像,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的角色。在这种方式中,多媒体中介绍的、传授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点拨、点题的作用,是一言两语,但因是在关键处说出,无异于画龙点睛,给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这种结合方式还能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

(2)多媒体的运用是否适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度,若以为大量引进电教手段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实际的想法。我的原则是:画龙点睛,适时推出,难处使用,局部强调,最后争取收到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消化系统有一现成的录像片,原片放映时间约20分钟,约占半节课的时间,而其中一些画面和解说词并不适用,属于枝枝蔓蔓的部分。如果20分钟片子全部放映,一是未突出重点,二是多余部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鉴于此种情况,我把原片子作了重新剪辑,自行设计成只有7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原片解说,由我伴讲。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放映时间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实践表明,多媒体的使用得当和适度,是确保电化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王松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与改进方法 《当代教育科学》,2003.8

2、徐 焱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式生物教学《福建教育学报》,2006.3

3、罗德双构建主义在生物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中学生物学》,2006.8

上一篇:激活课程 引导质疑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