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克服初高中衔接阶段困难的帮助

时间:2022-07-29 09:27:21

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克服初高中衔接阶段困难的帮助

摘 要: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阶段出现问题是导致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何解决物理学习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困难,是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年级的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依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解决衔接阶段的问题。笔者就初高中衔接阶段物理学习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利用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原理和优势所在,并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提出初高中衔接阶段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衔接阶段 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 高中

高中物理普遍被认为是难学的科目,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都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即使是一些原本在初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学习动力下降,成绩不理想,自信心受影响等情况。从这些实际情况可看出,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阶段出现问题是导致学生学习情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物理学习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困难,是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年级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出适当调整。依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解决问题。

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发现学生认识事物的认知结构,而且认为知识是有结构的,还要发现知识与学科本身的结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认知结构,形成学习的迁移。“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的来。由此可以看出,实验不应该只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应该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

一、实验教学的优势

(一)实验教学能提供直接经验,令学生感受深刻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其中真正对学习者有价值的是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最主要的条件是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个人投入学习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授为主,传递给学生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没有通过教学获得直接经验,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实验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能提供大量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意义学习。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化

在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大部分还处于思维方式的转型期。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初中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最终发展的结果是形成思维方面完善的逻辑体系,能够凭借集体事物或具体事物中获取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运算。高中生已经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思维方式摆脱出来,逐渐进入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时还处于思维方式的转型期,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还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模型,直接讲授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反应活跃。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以适应后期的学习。因此,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依托于实验,能帮助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模型,逐步适应高高中物理的学习。

(三)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初高中衔接阶段,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障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必然不利于后期的发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让学生克服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的途径。

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学习障碍,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首先,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爱迪生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利用与学生常识中相悖的实验,必然会依法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就是探求的兴趣和欲望的开始。此外,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将自己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不足,造成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动机不足。每个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获得成功,利用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信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进而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得到心中想要的答案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并且逐步建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四)实验教学有助于建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只要具备合适的条件(情境),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出来的。实验教学的根本在于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片门面的以自身经验出发讲解课程,而应该作为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是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行为模仿 认知模式 自主建构,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过程才能使学生逐渐成长起来。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尽量为每名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在条件不足时也要由教师演示实验,不能跳过思考的过程,直接给出结论。目前的中学教学条件有所提高,大部分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很多老师对其过分依赖,不论什么课程都用多媒体演示。不少老师将原本应该在实验中进行的课程全部改成由动画演示。动画虽然简单,但缺乏真实感,学生难以将动画内容和自身经验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仅是看了个热闹,并没有将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二)实验可以安排课本实验,有机会也要安排课外实验

课本的实验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课外实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安排的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课外实验灵活性更强,趣味性也更强,更能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对于衔接阶段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为了克服学生的困难,利用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有多种可能性,教师所知的方法并不具有唯一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而不是直接由教师给出实验方案,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关于教学。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地位平等,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生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

不少课堂中会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说开始实验后,学生翻开课本,对照课本上的实验图组装,然后再进行实验。最后依照课本的方法处理数据。这样做只是简单的重复,学生没有充足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关于实验的知识储备,那么实验就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准备情况,在学生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不能为了赶时间让学生急急忙忙开始实验,而应该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联系,启发学生的实验思路,在学生对于实验有基本的思路框架后再开始实验。

(五)重视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验的现象应该由学生自行观察,结论应该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物理学习的方法。此外,小组合作也能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以利于以后的发展。

初高中衔接阶段的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只有某届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普遍现象。作为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问题,不做任何调整。只有正确的教学思路,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衔接阶段的困难,真正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王坦.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J].中学理科,2004(6).

[3]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4]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5]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6]Bandura A. 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 W.H. Freeeman,1977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赵嘉平.课堂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7

上一篇:《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 下一篇:在领会新课标前提下改变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