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29 04:11:05

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基础起点高和知识点过于抽象等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少一些典型案例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分析,给学生接收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带来一定的障碍。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移动通信技术”的课堂教学,阐述了进行案例设计和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并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以《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数字数据通信》等课程为先修与前导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起点高、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而学时相对偏少等特点。[1]该课程不仅要详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网技术以及GSM、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工作流程,让学生对当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而且该课程也对学生掌握的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信息论、电子线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随着3G的日益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 移动通信技术已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移动通信已成为大中专院校所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为方便的通信手段。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只会进行接打电话和手机上网等基本的业务操作,而不知道其技术原理是什么,这意味着移动通信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学习和掌握好移动通信课程也成为通信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移动通信技术教学特点

移动通信系统自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数次技术更新的发展历程,已经在社会各方面发展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深度适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中,学生毕业时已具备实际操作能力。[2]而目前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导致学生普遍反映难、不容易学懂、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此外,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教学活动多数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在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时往往缺乏典型案例的验证分析,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给学生接收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对教材理论知识进行剖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移动通信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习惯于进行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适应性的接受理论知识。与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方式不同,在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实践发现,要成功运用案例法加强学生学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教师对案例的甄选

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教学案例的选择。目前高校关于移动通信课程案例教学方面的教材较少,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自行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必须以典型性、相关性、实际性和科学性为选择案例的原则,注重设计的案例既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又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能从中学到知识,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及进一步发挥。

例如,笔者在讲解“IMSI Attach/Detach”时,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个案例:当把自己的手机按键关机后,如果用别人的电话打自己的手机得到的应答是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而把自己的手机电池拔掉后得到的提示则是 “您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请稍候再拨”。无论是按键关机还是直接拔电池,都是通过断电让手机关机,可得到的语音提示却完全不同,请考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案例是学生在实际中经常碰到的,在问题没有正式提出来之前,大家只会对这一现象习惯性的接受,当把该现象作为一个案例引入教学时,学生对此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课堂表现会非常认真。

1. 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带着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要比直接生硬的学习知识点的效果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师需将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预习课程并讨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首先应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设计。一般需要学生解决三个问题:(1)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由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此问题;(2)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组讨论,由学生对组内的不同意见进行梳理、优化,最后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3)解决方案所利用的原理,由学生总结解决方案所利用教材的知识点。[4]

这种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迎合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在就业以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案例的分析总结

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对本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归纳是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在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性的评判。该评判并非是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积极肯定学生正确的思路,针对错误的认识予以指导,归纳总结出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5]由于案例教学是双向的,因此学生也应该针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总结从案例中得到的价值启示,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

三、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为了检验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效果,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下面是一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讲解GSM系统的移动台开机入网流程时,引入典型的案例教学题目:每天早上醒来后,大家开启手机电源几秒或几十秒后手机屏幕将显示运营商的名称。请思考在该过程中手机做了哪些工作?由于该案例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案例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学习热情高涨。

接下来,教师首先对该案例的基本背景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指引和提及,然后将有利于大家理解和讨论的案例材料提前发送到每位同学手中。材料包括移动台位置更新、GSM系统的传输信道分类、移动台的用户状态和GSM的安全性管理等等。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商讨。如:移动台入网流程是什么样的?当没有信号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什么?如果用户现在处于漫游地,开机入网时是否会有位置更新?现行的手机归属地查询软件的运行原理是什么,是否和手机号码编号计划有关等等。案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并采用分组讨论、小组PK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集思广益,并要求每个小组请一个同学作为代表,发表本组对于案例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问题询问。当然,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老师充当引导者和阐述者的角色,可以对小组讨论及展示结果给予评价,给表现较好的小组加分,以激发大家讨论的兴趣,同时可以将学生回答的关键字记录在黑板上,对学生的陈述及时提出质疑和总结,并将所需讲解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穿插其中,在轻松愉悦地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案例教学法引入效果调查与分析

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后,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看法,针对本教学班一共112位学生进行课后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存在差异,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主动分析问题,而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采用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对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既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照顾到极少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引导。

五、结束语

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独唱”和填鸭式地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变更教学形式,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得到不断调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案例教学法由于调动了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容易开阔思路,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案例教学也需要任课教师熟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投入较多时间等,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燕.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23):70,74.

[2]杨智勇,韩建民.“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76-77,79.

[3]黄清.案例教学在移动通信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22(31):18-20.

[4]刘学观,汪一鸣.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04,(02):10-13.

[5]任国强,罗啸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1):85-86.

作者简介:

贺利娜(1986-),女,汉族,河南济源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助教,硕士(重庆 401331);

江敏(1982-),女,汉族,重庆潼南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讲师,硕士。(重庆 401331)

上一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4类人宜慎用 下一篇:浅议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