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28 07:23:40

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  现在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发挥起优势作用,一种好的发展方式可以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好坏,有优越的方法可以迅速提高学生,老师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轻松的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 班级制度;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78-01

经过一学期的物理老师实习,观察学习了优秀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老师的运作方式,自己越发的觉得一个好的学校,不仅仅是学校好,学生好,更重要的体现在学校的特色活动和特色运作上,现谈谈自己我在实习过程中所观所感,对教学管理的感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的运作

团队建设很重要,小组备课是发挥团队优势很重要内容,一个人思想有限,思维方向定势。但是如果是一个团队,可以相互分享,那么就能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达到共同的目的,例如可以讨论如何安排下一段时间的课程,由一个人负责最近一个章节的备课工作等等。团队工作相比于个人单干具有相当多的优势:一个老师只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至于其他老师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解决个别问题的优质的方案等都不是很了解,这个很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闭关自守只能落后;本来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情,有时候经过讨论就迎刃而解了,讨论中很容易让人找到灵感;讨论中能找到自己的不足,通常很多时间凭借经验,我们将有些问题就忽略了,可是当同样的问题在别的班级中表现的很突出的时候我们就的去考虑自己班级里面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隐患。

二、公开课特色评价

老师按照教龄的长短分成两批,分批进行公开赛课,这一方面来说考察,让学校领导,学校老师清楚的看到这个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成长的如何,有没有懈怠自己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其他老师听课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也改正自己的缺点;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大家针对同一节课进行讨论,很多人针对一节课进行评论,没人提出点意见,很多人的意见综合起来,就能激励大家用心去打造精品课堂。同样还开展了各种班主任工作的汇报,公开的主题班会,尽情的表现了一个班级性格,也就彰显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这也提供了大家相互学习的平台。

三、特色班级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班主任个人独断作用,加强学生全面自主的管理班级工作。设立三委院制度:团委会,班委会,纪律监察院,三委院的关系是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的平等互助监督关系,除了常规岗位设置以外,另设副班主任和三司:班史司、律法司和财务司。全面调动全班同学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自我认同感和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工作能力,还能增加班级荣誉感和对班级团结度、期望度提高。更主要老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发展,共同进步。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这样的班级很有活力与激情的发展。

四、学生自主作业批改

对于学生作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作业可以以小组制完成,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批改作业,以达到自己了解自己学习能力情况,或者小组长选择性批阅,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加强学生互动交流,也可以有利于小组长个人能力加强,老师通过小组长的作业以及学生们作业统计情况,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帮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可以让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批改下一次的作业等。可以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更容易得到学生具体情况,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情况。

五、对物理教学的思考

(一)定要用好教材

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

(二)一些经典的难度习题姚降低梯度解决

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降低梯度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备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过程跟初中教学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如讲示波管原理,可设计多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减低难度,促进理解。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实习实际所观所感,关于怎样教好高中物理的浅陋看法。

参考文献:

[1]孙晓红.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2]孙新,张颖.物理教材与新的科学观[J]. 课程·教材·教法,2004(9).

[3]彭前程.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2005(6).

[4]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试论礼仪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儿童早期钢琴教育的育人功能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