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水 第13期

时间:2022-07-28 04:30:40

城市治水 第13期

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正面临着水污染的难题。先污染后治理是世界上其他城市都曾走过的一般路径。

大阪是一座持续了1400年的都市,充分发挥“水的优势”,发展水运,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商业城发展繁荣至今。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大阪参加了“最佳实践区”项目,向全球展示其特有的官民一体共同改进城市环境的理念和先进技术。

谁污染谁治理

对于饱受水污染困扰的中国城市来说,大阪的治水历程或许可以带来些许信心,它成功实践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并且也是奉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大原则。

大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都,全市共有1400多座桥,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其中,淀川河从大阪的东北部贯穿市区,成为大阪市的主要水系之一,也是大阪市民的重要水源地。然而谁能想象,仅仅20年前,这条河的污染也曾触目惊心。大阪市水道局工程师清水久记得,那时总看到淀川河边高高竖起的警示牌:“禁止游泳。”

战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大阪掀起了工业化的浪潮。由于监管上的漏洞,工厂废水往往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淀川河中。淀川河的生化需氧量(BOD)指标从1950年代开始急速上升,至1960年代达到顶峰,BOD指标越高,说明工厂废水污染越严重。“在大阪,许多人因此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大阪府国际交流课长上山英明介绍,“不少民众在这一时期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有的甚将政府和企业推上了被告席,官司一打就是四十年。”

1958年,倍感压力的政府成立了淀川水质污染防治联络协议会,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大阪水污染整治工程由此拉开序幕。

秉承“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大阪环境整治工程第一炮直指“排污大户”企业和工厂,1967年,日本《环境污染防治基本法》出台,而大阪府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严苛的地区排放标准,并强行规定企业和工厂必须拥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得将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一旦违反规定,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罚金,甚至有可能被勒令停产整顿。在上山英明看来,这一规定对控制工业废水非常有效,“不少工厂因违反规定被关停或倒闭。”

为了让法律真正落到实处,大阪市政府组织了监督小组,对大阪市所有工厂的污水排放系统逐一进行检查,甚至组织了夜间巡逻队进行突击检查,以杜绝一切投机取巧的现象。当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污水处理系统成本十分高昂,政府便为这些企业提供污水处理设备的贷款。

1970年以后,工业废水得到了及时的治理,然而由于大阪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陈旧不堪,跟不上城市和人口的极速扩张,生活污水危害日甚。当时,连接每家每户的污水处理管道工程由大阪市水道局负责。而大阪市水道局每年唯一的财政来源仅为市民上交的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可谓捉襟见肘。”

1970年的世博会成为重要契机。因为世博会,大阪府水道部全面接手了大阪下水管道系统的新建工作,资金便不再只是地方难题,一条条管道在大阪的地下迅速延伸,最终100%的家庭生活污水都进入了污水处理系统。

现在,大阪的下水管道直径达6.4米,车辆都能在其中自由穿行,举世罕见,这样的规划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主要是为了防洪。”清水先生解释说。大阪市地势较低,每到台风季节备受洪涝之苦,如此大直径的下水管道在保证污水处理之余还一举解决了城市泄洪排水的问题。

事实上,大阪治水最成功的独到之处在于启蒙民众的环保意识,“家庭污水的治理更多的要依靠市民个人的自觉,法律没法强制规定。”上山英明解释道。“在大阪,大多数家庭都会把炒菜剩余的油倒在一种特制的纸张里,包起来,扔到垃圾箱,而不是直接倒进下水道中。”热油一旦进入下水道,会给污水处理增加许多难度。

而各级政府无所不用其极,见缝插针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日本,学校甚至会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让他们了解污水处理的每一个环节。

水质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位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巴塞尔-日内瓦-苏黎世城市馆”,围绕“改善水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则向参观者展示了不同的治水方法。

瑞士享誉世界的三座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依水而建,日内瓦是日内瓦湖,巴塞尔是莱茵河,而苏黎世是苏黎世湖。三座城市的水源地都曾饱受污染之害,如今,却成为城市的直饮水水源地。三座城市均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巴塞尔在从莱茵河抽取饮用水进入城市水库之前,首先会将水引入河边的森林,让水在土壤中进行生物净化,以获得高质量的饮用水;苏黎世则建设了150公里的泉水网络,将山泉引入全城,为了保证口感和水质,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饮用水有些水质的变化是化学分析仪器无法检测出来的,苏黎世的创新则在于借助红鳟鱼或敏感水蚤不同的游泳行为来很好地反映水体情况。

最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三城全民皆兵的高效水资源管理模式。

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监督触及到了各个角落,在苏黎世长达4000公里的地下管道中甚至安装了摄像头,时刻监控管道运行情况。一旦发现裂缝或其他险情能及时预警。

保障水质的努力,从陆地一直延伸到宽阔的莱茵河面上。巴塞尔是瑞士重要的港口城市,莱茵河上往来不绝的船只排放的油污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如今,巴塞尔港口上拥有了一艘名为“BiboRegio”舱底油污水处理船,该船上装有污水处理设施,能够将危害生态环境的舱底油收集起来,用于火力发电。

在巴塞尔市的饮用水处理系统中,在取水点附近的河堤上甚至安装有高科技传感器,定期自动提取样本进行水质分析,将数据传输到实验室,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能及时发出警报。这一举措切实保证了莱茵河下游两千多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苏黎世市市长科林•莫赫曾在中国兜售过自己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经验:“我们把每家每户的水管和污水处理系统连接到一起,所有的企业、工厂的污水排放系统也跟污水处理厂连接在一起,水会先进行集中治理,然后才能够排放出去。”

“连结每家每户”还依赖于民众对于保护水环境的共识。“瑞士的城市太小了,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移居瑞士生活二十多年的赵杨巧贤女士说,正是这样的氛围使得邻里之间的监督成为可能。“在瑞士,房子刷成什么颜色都不能随心所欲。如果和周围的风景不统一,邻居就有可能一个电话打到警察局,更别说是随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了!”

纯天然方式治理锦江

在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成都与锦江。

谈及成都,就无法绕开都江堰。成都人把诗意带进了世博园,他们建造了一个露天的花园,以“天人合一”的道家思维,展示了以纯自然的方式,将污水转化为活水的全过程。

这个花园名叫活水公园,它的原型是成都市内一片2.4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为了真实再现成都的自然环境,在花园入口处建了一个缩微的都江堰模型,一条模拟岷江的小溪被迷你“都江堰”分成两股,“内江”从花园里蜿蜒穿过。

世博园内没有污水,只能以自来水和雨水来代替,但事实上,在10多年以前,锦江曾经污浊不堪,讲解员告诉记者,那时的锦江水被归为“劣五类”。“污水”首先进入一个厌氧沉淀池,在这个池塘里贮存6小时,经过物理沉淀和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后,流入下一道处理工序――一连串的开阔池塘,在这里,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含氧量大大增加,微生物快速繁殖;接下来,水体流入一个“人工湿地塘床系统”,这里生长了茂密的浮萍、芦苇、菖蒲等植物,水体中的有机物被这些植物大量吸收,至此,被治理过的“污水”重新变清,回到“锦江”。

“这套污水处理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纯天然,不需要任何动力设备,只要有地势落差就能自然运作,”讲解员说,经过处理的水体,水质恢复到地表三类水标准,“通俗点说,可以引入鱼塘里养鱼。”

世博园和成都市里的公园只是一个展示,而这种污水处理方式,在成都早已投入实际应用,该市在凤凰河二沟建造了一个庞大的生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3万吨。

上一篇:当绿色与足球联姻 下一篇:你憧憬当代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