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探析

时间:2022-07-28 02:47:10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探析

摘要: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会计监督保障职能、高负债特点等方面分析其风险的产生,并提出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一、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现状

第一,巨额银行贷款呆账积重难返,银行风险高度集中。在目前我国金融业贷款呆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提取呆账准备金,对已造成银行贷款损失来讲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对已造成实际损失的呆账,却因手续繁琐,条件严格,难以分期摊销。同时银行在利润指标的压力下普遍对核销呆账存有顾虑,从而导致呆账日积月累,风险得不到及时化解。日韩等国不良贷款长期积累导致银行倒闭的事实充分说明,不良贷款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任其沉淀,后患无穷。

第二,会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金融业当前经营上的“账款”不符的现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者组成。从这三种报表的构成看,似乎应能满足各方对银行会计信息的需求,但实际上,这套会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银行当前经营上的“账款”不符的现象,使报表使用者难以据此准确判断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

第三,会计信息相关性不强。会计信息的采集过于注重对外的宏观会计信息,而对内向型的微观会计信息分析,反映不足;注重静态的、过去式的信息,而忽视动态联系的、尤其是可供预测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相关性不强,使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银行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二、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第一,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但却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会计内控制度、信贷业务内控制度、资金内控制度,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计划部门为筹集资金而筹集,信贷部门为扩展规模而运用资金,财务部门为资金账务处理而核算三者分立的不良局面,严重影响了银行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营。另一方面,随着衍生金融工具、消费信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处理,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

第二,金融企业会计监督保障职能弱化。目前,我国多数金融企业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热衷于账务处理,对于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较为淡化,主要表现在对现金管理、大额支付凭证的审核、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等方面。对资金运转状况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要求相差甚远。这是银行会计部门管理上一个严重的薄弱环节。

第三,金融企业高负债特点引发财务风险。金融企业是高负债行业,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获得节税效益,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同时负债经营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

三、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第一,深化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深化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主要是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制。要根据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程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必须注意树立三个观念: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企业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企业风险防范为出发点;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联结,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相应能动调整的有机整体;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

第二,完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事前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事中监督,主要应包括对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会计部门要与其他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以确保银行经营始终遵循稳健与安全的原则,尽量避免与减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损害。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复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第三,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参考文献:

1、刘炜.论新会计准则对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6(12).

2、冰断.新形势下防范与抵御银行会计风险初探[J].上海会计,2006(9).

3、汪.论新形势下如何防范金融会计风险[J].财会通讯,2006(1).

4、苗利堂.浅谈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会计风险[J].财会月刊,2006(3).

5、朱萍.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广东财会,2006(6).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知识经济时代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下一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