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期通货膨胀原因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8 02:49:10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原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投资需求增加、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涨我国出现了物价总水平上涨的趋势。虽然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治理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但一直到今天,通货膨胀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的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通货膨胀进行探讨,目的是厘清通货膨胀原因所在,同时寻求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 原因分析 经验与教训

通货膨胀是影响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学界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之一。对于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学界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英国经济学家莱德勒(D. Laidler)和帕金(M.Parkin)提出的,他们认为“同伙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等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从2007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呈现上涨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1至7月,CPI同比上涨7.7%,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中的突出矛盾。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等指标。我国较多的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价格疲软后,2007年以来CPI显著上涨,自7月份突破5%大关后,出现节节攀升的态势,7月至11月CPI分别上涨5.6%、6.5%和6.9%。预计年全年CPI上涨幅度将超过4.5%。

本轮价格总水平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猪肉、住房和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并且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在食品的CPI指标体系中,总共包含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16类。食品的这些类别具有 一定的替代性,因此价格上涨相互影响、相互传递,没有明显的高低大小区别。但是,总的来说,猪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肉禽蛋鸡其加工制品价格上涨幅度要高于其他食品价格上涨幅度。

目前,我国出现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经济特别是投资过快增长等,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剖析此次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明显、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需求上拉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热钱流入,致使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1、进入的原因和途径。利差、人民币升值因素以及我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利润诱惑,是海外热钱快速进入的重要原因。2008年7月21日银行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一美元对6.8271元人民币。以此计算,汇改几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21%。仅套利和套汇就可以让热钱收入超过10%。

2、流入使人民币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货币投放。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更不同于美元是世界主要货币,所以短期内外部资金只进不出使得我国只能在外汇市场上净买入美元,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意味着外汇占款形式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从2003年开始,央行发行央行票据吸收流动资本,随着票据规模发行的增大,意味着对冲成本不断上升,央行对外汇占款并未进行彻底、全部对冲,只对冲60%,所以仍产生过剩的流动性,结果推高了国内物价水平。可以说,国际热钱的加速流入,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根源。

(二)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其价格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上涨。

我国国内粮食价格在2006年10月以来开始走高,这主要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消费和加工需求增加、国家市场粮价上涨及国家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有直接关系。

国际能源价格上升主要是由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国内需求旺盛等引起的。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成倍上涨。同时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国内成品油、食用植物油、化肥、钢材等涨价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影响,输入型通胀的特征明显。

三、当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应有的对策

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为实现目标,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而且要掌握好度。因此面临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笔者认为为缓和当前的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一)明确控制通货膨胀的首位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改革推进和物价稳定三者之间之关系。

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治理通货膨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应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对引起需求扩张和价格上升的改革要积极稳妥地进行;而对于有利于抑制需求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则应加快。

(二)压缩不合理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的货币政策。

对于任何通货膨胀而言,货币扩张都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样,治理通货膨胀,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是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表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因此,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膨胀应是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政策,其具体对策就是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是对引起投资需求膨胀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投资总规模适度增长;二是坚持平衡财政收支,减轻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压力;三是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严格压缩和控制消费性支出比例,削减社会集团购买力,抑制消费需求的膨胀;四是建立、健全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制度,从再分配环节压缩消费需求的膨胀。

(三)逐步调整外贸政策

国际收支顺差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减少贸易顺差自然成为解决货币供给过度的强有力手段,也即要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并适时适度地促进人民币升值。

在出口方面,加大出口退税的调整力度,在现行税率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取消出口退税率的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数量,并相应上调资源税。在进口方面,重点是扩大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和高精尖设备,因此对这类产品的进口关税可作适当下调。

另外,对我国某些外汇管理制度进行适当改革,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增加企业与居民外汇持有量,降低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而导致的货币发行量

参考文献:

[1]樊彩跃,中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面临的主要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7(7)

[2]娄丽丽,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7(7)

[3]米塞斯著,戴玉忠、刘亚平译.货币、方法与市场过程[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68-136

上一篇:浅谈小企业和消费者银行的成功典范 下一篇:浅析企业安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