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时间:2022-07-28 12:50:24

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呼吸机的使用对抢救危重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常见有危重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患上相关性肺炎。本文首先分析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的因素,接着分析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或者是气管插管48h后发生的实质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感染并发症,通常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它具有死亡率较高、发病范围较广以及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如若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会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增加医疗成本以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现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程报告如下。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

1.1外部环境影响 因为重症患者其身体机能受损,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为了防止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一般将他们安排至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属于密闭环境,因而空气流动性差,但重症患者本身需要呼吸及进行日常行为,这就导致重症监护室整个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患者分泌排泄物中存在的病原体而降低。另外,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的反复使用、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整治前未对双手充分消毒等因素的存在都增加了危重患者的感染风险。

1.2病重患者自身免疫力防御机制缺失 重症监护室病患在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往往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缺乏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身体器官功能退化、免疫能力降低或伴有多器官或器官短时间内相继或同时衰竭,患者一旦受到感染,易导致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加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1.3抗生素及安定剂的过度使用 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患者病菌感染情况的发生,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使患者体内病菌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因为患者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患者口腔及咽部的菌落失调,正常的菌落被抗生素灭杀,而致病菌落因其具有变异性以及生命力强的特征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能力。另外,对患者实施安定剂或镇静剂用药会抑制患者正常的咳嗽、吞咽等反射性动作。患者体内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分泌物内存在的病毒菌落会增加患者感染几率。

1.4呼吸道受破坏 重症患者在行人工呼吸道建立时,往往需要切开气管。那么,重症患者的上呼吸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的上呼吸道防御功能及气道粘膜防御功能会受到影响,重症患者的吞咽及纤毛自行清理能力会减弱,致病细菌会导致患者上呼吸道及气道气管发生感染。病原体通过口腔或鼻腔吸入,并进入下呼吸道引发患者肺部炎症。另外,当患者呼吸道不够滋润会导致患者呼吸道粘膜干燥、患者体内痰液不能有效排除,或者是患者在接受雾化治疗时对呼吸道清理不够,使大量含细菌的气体溶液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内,并沉积于肺毛细血管及肺泡内引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另外,通气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患者呼吸道内细菌的滋生,呼吸机加热加温的环境更适合细菌的繁殖生长。当呼吸机冷凝水流入患者鼻腔内,便会引发患者发生鼻腔阻塞或是鼻窦炎的情况。患者在接受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如果误将感染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也会增加重症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

2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2.1人工气道的护理

2.1.1清理气囊分泌物 呼吸机使用之前,要对病重患者搭建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则会破坏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导致患者呼吸粘膜受损,另外,如果患者人工气道的搭建导致患者气管充血,那么患者声门和气门会发生充血梗死现象。患者往往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患者的分泌物及食物残渣会滞留于气囊处。患者的咳嗽相关性条件反射不能正常进行,且其下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或减弱,对呼吸道无法实现清理工作,使大量致病细菌定植于此,从而引发相关性呼吸性肺炎。那么,要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就需要对患者气囊上的分泌物、食物残渣、血液等及时有效地清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气囊清理手段是对患者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尤其是氧化电位水囊上冲洗能有效清除患者气囊上细菌定植。

2.1.2气囊适量充气 对重症患者实施气囊充气时,充气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适量的充气能对患者的气囊起到保护作用,且能避免声门分泌物流入到下呼吸道。气囊的最佳充气压为25cmH2O~30cmH2O(1cmH2O=0.098kPa)。

2.1.3吸痰 患者痰液中往往伴有炎性物质和致病菌落,如果对患者肺部痰液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患者肺部细菌感染。对重症患者开展吸痰工作能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对患者实施吸痰前,为保护患者气道免于受损,可先对患者的气道给予湿化处理,让患者先吸入2min纯氧,再对实施吸痰,吸痰工作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医护人员吸痰动作要轻柔,时间应控制在15min以内,操作完毕后,再给予患者2min纯氧吸入。

2.2气道湿化 呼吸机的使用会造成患者上呼吸道粘膜及气道受损,患者的上呼吸道往往会因为人工气道的搭建而失去恒温保湿及去菌的功能[1]。患者的气管及支气管纤毛受损,其气道就会出现脱水、干燥、排痰困难的现象,这就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和肺部炎症的发生。针对患者气道湿化可以采用湿热交换器联合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的使用方法。

2.3呼吸设备管路的护理

2.3.1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重症患者身体机能受损且免疫力低下,患者肺内存在致病细菌,细菌可通过患者的呼吸运动留置于呼吸机内,且呼吸机内温热潮湿的状态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另外,外部环境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手法等方面都会造成呼吸机管路内细菌污染严重。因此最合理的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为5d 1次[2、3]。

2.3.2呼吸设备管路的消毒操作 严格按照《呼吸设备管路消毒标准》对重症监护室管路进行消毒工作。因此可采用热力消毒方法开展消毒操作,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集中等,以及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现象,有助于加强消毒质量管理以及检测。但要重视的是要更新、更换清洗物质、转换消毒方法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消毒操作;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消毒材料、设备需要通过合格检验后才能使用。

3对内源性感染实施控制

3.1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的口腔卫生有直接关联。尤其是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源于细菌定植。医护人员针对于此,应要求患者做好口腔护理[4],保持口腔清洁以达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的。

3.2合适的 患者误吸呼吸机内的冷凝水或是痰液等分泌物都会增加患者的患病几率,同时,由于误吸物内含有大量细菌及炎症因子,会引起患者炎症或细菌感染情况的发生。那么,在对患者实施通气时,应抬高患者床头,避免冷凝水及患者痰液分泌物的吸入,患者的最佳通气姿势是30℃~50℃半卧姿势[5]。

3.3翻身 重症患者往往难以实现自主翻身动作,如果长期不翻身,患者则易出现肺内压增加,肺内神经压迫的情况,这容易引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时常帮助患者捶背、翻身,促使患者排出肺内痰液分泌物[6]。

4防止交叉感染

4.1定期消毒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往往会收治各类危重患者[7],患者人数多,病情复杂且重症监护室内空气流动性不强,患者本身缺乏免疫力,这就容易导致各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定期对重症监护室严格消毒。

4.2医护人员洗手消毒 医护人员是对患者实施诊治的直接人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行手术前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手术操作则在无菌环境下进行[8]。尤其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吸痰时,要严格手消毒,以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传播。

5鼻饲护理

重症监护患者采取鼻饲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是预防患者胃部失误出现误食以及反流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护理工作,由于肠胃所维持的粘膜常规性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内部免疫功能和内部细菌出现平衡状态,降低定植细菌出现移动状态。通过研究显示,鼻腔肠管留置在患者中应不断采用输液装置进行恒温连续性泵入,严格按照温度为38℃-40℃,确保患者半坐卧位状态,有助于避免食管出现误吸以及反流的情况。

6营养护理

重症科室患者和其他科室患者相比,由于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以及抵抗能力较低,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性感染问题出现。因此只有加强患者免疫能力以及抵抗能力,通过运用非药物治疗以及健康的方法进行治疗,降低其他病症的出现,根据帮助患者调整健康饮食规律以及合理饮食习惯增强其抵抗能力较为重要。患者在运用机械设备通气期间,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负氮、血压升高等现象,那么就会对人体肺部造成重大负担,导致肺部出现感染性症状,所以通过营养护理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增加患者身体抵抗能力。此外还应给予患者采取镇静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会难以忍受插管治疗出现抵抗的心理状态,会与设备产生对抗的现象,导致呼吸设备以及自主呼吸出现不协调症状,导致治疗困难,病情较为严重者会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进行镇静护理措施是对呼吸设备护理一项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镇静治疗期间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药物使用量,并对患者肺部功能、血气指标等进行严格观察。

7其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对重症患者的通气时间要严格控制,要帮助插管患者尽早脱机[9-10],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几率。另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对患者实施无创通气[11-13],无创通气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预防有效率,应该从人工气道、呼吸机管路、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措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和云珍.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09(29):2702-2703.

[2]石崛.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8):243-246.

[3]周勤,田君,郑凯中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1-33.

[4]李威,彭粤铭,曹静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09(4):282-284,281.

[5]张昌碧,何磊.集束化循证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的临床实践[J].重庆医学,2013,42(15):1719-1721.

[6]郝秀菊,张传静,辛燕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2):1524,1528,1548,1551.12.013.

[7]莫裕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J].华夏医学,2014,27(2):117-119.

[8]李莲,吴军勇,乔有萍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21-22.

[9]周玲玲,赵慧莉.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5):11-14.

[10]汪瑾,巨容(综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J].临床儿科杂志,2014,18(5):494-497.

[11]吴雪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7):510-531.

[12]王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及护理研究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569-610.

[13]朱华,方秀敏,曹莹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7):678-693.编辑/孙言

上一篇:西兰花营养成分的影响因素及其分离提取的研究... 下一篇:格列卫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