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礼仪行为培养教育实践

时间:2022-07-27 07:06:00

农村小学生礼仪行为培养教育实践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1.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众所周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时是这样做的。①校园环境布置(包括班级布置)。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一是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将日常礼貌用语(例如:“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设置在校园内;二是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宣传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的故事等;三是校门口设置“礼仪”主题教育小展板。每月活动主题设置于校门口,说明本月礼仪教育主题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等;四是每班设置“礼仪荣誉榜”,记录本班学生礼仪文明表现。②设置校园礼仪岗。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教室门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教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③设置校外礼仪监督员。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④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开展礼仪认知教育活动。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活动。因此,我们的礼仪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知道礼仪规范有哪些,何种方式才是符合礼仪准则的。①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形成原动力)。阅读一些礼仪故事,从礼仪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熟记一些礼仪格言,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礼仪的重要性。②举办礼仪知识讲座。通过开办讲座,让学生知道各方面的礼仪知识,知道一些普通场合应该做到的一些礼节要求。③编写文明礼仪三字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字数比较多,学生在背记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谣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我们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内容编写了礼仪三字歌,这一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④开展礼仪教育主题队会。积极组织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⑤制定《小学生礼仪常规》。通过制定《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系统地知道我们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我们学校“礼仪常规”包括三大方面: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⑥礼仪进课堂。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有关礼仪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评比。

3.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具体活动有:①“礼仪岗”角色体验。②开展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今年五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③系列校外实践活动。如:“我是小交警”“学雷锋”“小公民宣传员”等。④“礼仪小课题”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探究性活动(小调查、小采访等),自己真切体验,主动认识而深刻感受到我们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应该做到哪些。例如:“我身边的服务小明星”“乘务员的一天”“礼仪现状小调查”“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等。⑤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使活动有始有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4.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的发挥。家庭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优势,我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家长、社区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成立学校与家长、社区联合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8年秋,开展了“暑假礼仪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2009年春学期,开展了礼仪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收集礼仪小故事,编写礼仪顺口溜等;今年五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通过学生在假期中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我校开展礼仪教育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在开展礼仪教育工作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一是部分家长对礼仪教育认识不够充分,家长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还需要学校教育带动;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脱节。出现“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教育的成果被家庭及社会两天的影响冲淡了。

上一篇: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下一篇:幼儿教学运用电子白板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