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改革思考

时间:2022-07-27 01:43:28

中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护理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护理中高职人才岗位任务新要求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我国护理职教课程的不足,提出了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为护理职教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线索。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97-02

当今护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于课程的宏观结构,而在于其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必须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现实需求。

一、护理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中高职护理教育,已经成为卫生事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职业教育与当代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

(一)中高职教育仍然是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

1950年,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将中等专业教育作为培养护士的唯一途径,高等护理教育停止招生。直至1980年南京医学院率先开办了高级护理进修班,护理专业恢复了高等教育。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D2010年)》: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这说明,在我国多层次的护理教育结构中,中高职教育仍然是培养满足社会护理专业人才需要的主力军。

(二)中高职护理教育的对象

护理教育的层次被提高以后,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生源素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恢复和扩张,护理中高职教育,受学历层次的局限、教育资源的扩张与利用不同步以及护理教育本身存在的比其他高等教育相对滞后等条件的限制,其生源被迫定格在初中毕业生或者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这种结构的生源,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比较,很自然地给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临床护理岗位任务新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代中高职护理人才随着就业领域的扩展,岗位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大中城市医院或者医疗机构中中高职人才并存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得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以二级以下医院、社区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为主;预计近50%的人员将进入社区服务机构,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同时无论何种医院中都有不同比例的中职护理毕业生在岗。

这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中,中高职护理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的区别在于:就业初期,前者多从事一些经验性的工作,而后者被容许从事策略性的工作。当然,前者如果经过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工作时期,同样也被容许从事策略性工作。

(二)不同岗位的护理任务概况

1.国内大中城市的社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技术水平、家庭护理、老年人护理、健康教育技术、康复技术指导技能等,具有较高的要求;涉外机构对于护理学生的礼仪沟通能力、不同文化护理等具有较高的要求。

2.随着临床新技术、新知识的广泛应用,大城市医院对护理人员在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欣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人文和人际沟通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对象主要有人、家庭和群体,它在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下为人们提供卫生服务,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重视心理、生理和社会对人健康的影响。护理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多的护理学、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为患者带来人性化护理服务,从心理角度出发,重视人文关怀,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护理两条知识体系并存

从我们普遍使用的现成的护理专业课程来看,较之早期的护理专业课程,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从教材的名称上看,经历了由《××科学及护理》向《××科护理学》的转变;二是教材结构也由纯粹的医学教育结构加上补充内容式的“护理要点”组成的模式,变化为现在的这种由不完整的护理程序贯穿其中的课程模式。这些改变,都充分表现了一个主题,就是护理学科在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体系正在逐步脱离临床医疗专业学科的影响,走向学科独立。但是在现成的课程结构模式中,依然表达的是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的独立性特点,并没有很好地表达这一学科思想。也就是说,在我们现成的护理专业课程的结构中,有两条独立的知识体系――医学知识体系与狭隘的护理知识体系并存。

(二)医学知识的护理功能有待课程体现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医学知识,也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对于医学知识来说,当它被医疗人员通过诊断、治疗等方法应用于实践的时候,实现的是“诊疗功能”,它就成为了医疗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当它被护理人员应用于实现其“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增进健康”的服务功能时,它却又成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当护理人员将医学知识运用实践领域的时候,既发挥了医学知识的护理功能,又体现了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的特点。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表达了重医轻护思想

关于医学与医疗和护理的关系,人们的认识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医疗学科一直伴随着医学科学的成长,所以整个人类社会都认同医疗与医学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认为医学就是医疗科学,医学知识体系就是医疗专业知识体系。但是关于护理学与医学知识体系的关系的认识,则不尽然。无论专业内人士还是专业外人士,虽然都不可否认地承认,学习护理必须学习医学知识,但是很少有人是把医学知识当成护理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思想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护理学发展的特殊历史对人们历史思想形成的影响。虽然说护理的历史可以追踪到人类的早期,但人类早期的护理多局限于生活的护理,护理作为职业出现在人类健康事业结构中的时候,其工作任务或内容也只是局限于一些经验。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护理,才真正带领护理专业走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二是以上所述课程模式所致。上述传统的课程模式,不仅安排了医护两条知识体系并存的结构,而且在内容编排上还重医轻护――也可能是为了强调护理学的科学性,课程常常把医学知识的分量安排得比护理专科知识更多,相反护理专业范畴内的知识内容大多局限在一些经验性的技术方面。事实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医生和护士都必须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其各自独特的方式、方法或者手段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共同完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总目标。依照护理程序构建的新课程、新教材,完全把医学理论放在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之中去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使其较好地与护理知识体系融合,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表达了“医疗护理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相互协作、不可或缺”的科学思想,可以从根本上避免以上传统课程对人们认识护士与护理的不良思想形成,并纠正人们对护士和护理的传统错误认识。

四、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护理中高职教育面临着生源基础不足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却越来越高的现状。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教育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而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形式,是教学思想的表达,是知识传递的途径,是学习者完成思维构建的直接引导者,它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形成。因而,课程是首先需要改革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紧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构建课程体系,是当前护理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以临床护理实践区域作为课程内容范围选取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基本范畴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而不是所谓陈述性知识。重视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日常人际交往与沟通技术、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等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医学理论的强烈追求和对医学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三)以临床实践能力的要求为课程标准调节的依据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组织与课时的调节,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课程的核心地位。比如增加实践训练学时,开放实验室,加强实践过程监督与激励等。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更高的要求。

(四)以临床实践过程为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

突出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社会护理人才市场的变化,还是从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护理职教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结合护理临床实践过程,为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改革护理专业的现行课程,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6.

[2]吴晓琴,叶国英,韩慧慧,王颖,陈井芳,吴珊珊,董丽芳,等.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69-71.

[3]刘凯,徐丽,李伟,等.护理人员3年培养期进阶制管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661-2663.

上一篇:食品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新课标背景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