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耳压配合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66例

时间:2022-07-27 10:22:40

针灸加耳压配合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66例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36-01

【关键词】针灸,肥胖症,耳压,运动

单纯性肥胖主要指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热量以脂肪形式存储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导致体重超常的一种病症。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明确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我国肥胖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胆石症、失眠、某些肿瘤,以及妇女不孕、闭经、月经失调等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2009年10月――2010年7月,笔者用针灸加耳压配合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6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科,其中男18例,女4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6年。

1.2 纳入标准

1.2.1 体重 Broca法: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kg)],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的标准,其中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为重度肥胖。

1.2.2 体重指数BMI 参考1999年WHO的《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cm)2 正常:18.5-22.9 ;超重:23.0-24.9;Ⅰ度肥胖:25.0-29.9;Ⅱ度肥胖:>30.0; Ⅲ度肥胖:>40.0。

1.2. 3 腰围 据WHO建议:男性≥85cm,女性≥80cm为腰部肥胖标准。

1.3 排除标准 : ①继发性肥胖 ②在治疗前3个月内接受过减肥药或其他理疗治疗的患者 ③哺乳期妇女 ④治疗期间不配合及不坚持治疗者。

1.4 辩证分型 ⑴胃肠实热型: 形体肥胖、消谷善饥、怕热汗多、口渴喜饮、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⑵ 脾虚湿阻型:形体肥胖、疲乏无力、肢体困重、纳少腹胀、下肢时有轻度水肿,舌淡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细或细滑。⑶ 肝气郁结型:形体肥胖、胸脘胀闷、时而作痛、烦躁易怒、妇女经前常有胀痛,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⑷ 脾肾阳虚型:形体肥胖、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纳少腹胀、便溏乏力、面浮肢肿、舌淡体胖、脉细沉迟。⑸阴阳平和型:这类群体大多在标准体重与超重之间,身体较健康,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缓。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

2.1.1 主穴:天枢、大横、水分、中脘、阴交、关元、足三里

2.1. 2 配穴:胃肠实热型 配曲池、内庭、支沟,针用泻法; 脾虚湿阻型 配三阴交、丰隆、脾俞,针用平补平泻法; 肝气郁结型 配太冲、期门、肝俞,针用平补平泻法; 脾肾阳虚型 配脾俞、肾俞、气海俞、命门,针用补法; 阴阳平和型 配内庭、合谷、曲池,针用泻法; 每次留针30min,前3次每日1次,以后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再行第二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治疗(月经失调除外)。

2.2 耳穴贴压治疗

2.2.1取穴:饥点、渴点、神门、肾、脾、胃、内分泌、皮质下。

2.2.2方法:每次选用8穴,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贴压期间嘱患者每次餐前半小时按压,以局部红、胀痛为度,耳压3天/次,两耳轮流贴压,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参考199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标准,近期临床痊愈:体重下降已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内;显效 体重下降5kg以上,BMI减少1.8以上,腰围减少大于7cm; 有效 体重下降3-5kg,BMI减少1.0以上,腰围减少大于4cm;无效 体重下降小于3kg, 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痊愈10例(15.1%),显效23例(34.8%),有效30例(45.4),无效3例(4.54%),总有效率为95.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体重BMI、腰围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4 典型病例

某患者,女,28岁,幼儿园教师,于2010年4月14日下午就诊,主诉:体型肥胖两年。患者于两年前体重开始增加,尤其在一年前生完孩子后,体重增加更是迅速,平时身体较健康,消谷善饥、口渴喜冷饮、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平时不爱运动。查体:身高166cm,体重78kg,BMI 29,腰围94cm,舌红苔黄,脉数。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按中医胃肠实热型选穴,留针30min,贴耳压,每天运动不低于45分钟,饮食指导,纠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一个疗程后患者感觉体态轻盈、精力充沛,体重减轻8kg,腰围缩小8cm,三个疗程后,体重共减轻20kg,腰围缩小14cm,BMI 21.02,半年后回访,体重未反弹。

5 体会

中医对肥胖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在《灵枢•逆顺肥瘦》篇中对肥胖病的表现作了细致的描写。认为肥胖人的特征是“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湿以迟”。《灵枢•卫气失常篇》根据人的皮、肉、气、血的多少对肥胖人进行分类。根据气血阴阳盛衰,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基本类型。由此可见古代人对肥胖病有比较深入的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临床分型及诊治经验。

笔者认为针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治疗应从多方面入手,采用针灸、耳压、配合饮食结构调整,适度节食、减肥运动,心里治疗及不良生活行为的矫正等综合措施达到减肥目的。在减肥过程中,不乏力,不腹泻,不厌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肥胖病从脏腑辩证分析主要有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通过针灸可以调整其脾胃功能,可以疏肝理气,可以培补脾肾二脏,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通过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可以增强肥胖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减弱了亢进的副交感神经功能。按压耳穴胃点可阻断下丘脑信息,抑制饥饿感,限制食物的摄入而获得减肥,耳针可改善造成丘脑下部肥胖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状态,可抑制体重增加及脂肪的沉积。通过针灸对内分泌的调整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能量代谢速率;耳针可以改善患者异常的糖代谢状况,使肥胖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可以调整异常的脂质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针灸通过提高肥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而实现减肥。针灸通过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可以改善肥胖者消化功能亢进,抑制患者亢进的消化消化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吸入,达到减肥的目的。

针灸在实现减肥的同时,肥胖患者合并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脂肪肝、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也得到改善,甚至有些病能治愈。针灸对肥胖患者的异常功能状态呈良性调整,最终使之趋于正常。

参考文献

[1] 周仲瑜,何伟,辩证选穴配合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针灸临床杂志[J],2009.25(6):27

作者单位: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奇致美容医院

上一篇: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四缝穴针刺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3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