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糖尿病的预防和教育

时间:2022-07-27 10:12:35

谈谈糖尿病的预防和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59-02

【摘要】:从预防和教育的角度阐述糖尿病。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的主要组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预防和教育是目前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全球现有糖尿病人超过一亿,中国至少有4500万人之多。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变得十分困难,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防治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真正关注自身健康,讲究科学营养,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防控疾病。

1糖尿病的预防:

1.1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四级进行:

一级预防:此级最为重要。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措施是:改变人群中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监护。

二级预防:目的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主要措施是:通过健康查体及早发现糖尿病;对高危人群、肥胖、或有家族史、工作紧张的人进行筛查;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运动与饮食治疗,并定期观察。

三级预防:目的是较少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是:对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的综合治疗,使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四级预防: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减少糖尿病人的致残和死亡。

1.2主要措施是:

1.2.1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应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1.2.2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健康教育,即大力的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尽量使糖尿病的预防手段家喻户晓,使全民动员起来与糖尿病作持久的斗争。第二是健康促进,即尽快的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及利用各种手段,对整个人群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筛查。

1.3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1.3.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食疗治疗的基础上,合理应用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1.3.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脂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1.3.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1.3.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1.3.5糖尿病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一般不宜多吃,但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在病情稳定时可少吃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

2.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2.1糖尿病的心理教育: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种是满不在乎,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表现为不重视饮食,不严格用药等,心理上叫角色缺如。另一种是角色强化,,表现为过于小心,谈病色变。在这些心理状态下,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下降,不能急于向患者灌输知识,首先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的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2.2糖尿病的饮食教育: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的一步,决不能忽视对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教育。饮食控制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战略意义。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可以共同制定一份饮食计划,循序渐进的控制饮食。

2.3糖尿病的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使病人异常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运动可参与肌肉对葡萄糖作用增加,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也可改善脂类代谢。但运动一定要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首先要全面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发现是否有禁忌症,以此决定运动方法。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医生指导结合自己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但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的症状,及时停止运动并采取措施。运动时间也应注意,1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90分运动降糖效果最好,餐后60分次之,餐后30分最差;2型糖尿病运动时间不限。运动要适量、持续,更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更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

2.4糖尿病的药物指导:糖尿病患者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医生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方面加强病人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将同类药物同服的错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有的病人对胰岛素认识不够,认为注射胰岛素与吸毒一样,会成瘾,我们一定要加强教育。

2.5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与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对眼睛、肾脏、末梢神经和血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及早识别并发症。测量血糖、尿糖的方法简单易懂,但要教会患者识别正常值。

总之,糖尿病是一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这就需要医患双方长期不懈的努力,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于一体,是延缓病情发展战胜病魔的有利武器。

参考文献

[1]唐炜立、周智广等,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6:45-46

[2]刘志梅,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452

上一篇:有关餐具集中消毒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中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