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时间:2022-07-27 04:19:27

浅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摘 要:我国农村社会养老金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推广农村养老金保险制度要注意的原则及可应用的方案。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金现状;存在问题;实施原则和方法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农民问题是中国几千年来所面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急需我们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整个改革和农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虽然我国在加快农村养老的建设工作,但是许多地区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已经建立的地区也有很多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全面建设和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实施,我国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据统计,2000年我国农村 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1]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据统计,目前中国拥有百分之七十五老年人口在农村。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网络。另外,我国进城务工的1.14亿人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功能被削弱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养儿防老根深蒂固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悄然地发生变化。"子承父业"被独生子女所打破,已不复存在。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两个孩子赡养四个或者更多老人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多。

(四)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入的 5.7% 由此可见,来自土地的农业收入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之养老更是奢望。近来农产品的价格日益走低和农民的承包地的大量征用,所以对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选择也是危险和不可行的。

(五)贫富差距逐年拉大,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

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大,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的差距也在变化,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在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后基本上是不闻不问。调查表明,进城务工者中有82.4%的单位不为其交纳养老保险,比"城里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2]只有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力度,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公正,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的产生原因

(一)农村经济落后是导致养老保险现状的最基本的原因

国家有关研究表明,从1952年到1990年,中国农业通过税收方式、"剪刀差"方式和储蓄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总量达11594亿元,其中,通过税收方式提供1527.8亿元;通过"剪刀差"方式提供8707亿元;通过储蓄方式提供1359.2亿元。1952年到1990年,中国工业化建设从农业中净调动了约l万亿元的资金,平均每年高达250亿元。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即是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可见我国农民对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付出是多么巨大。

(二)立法的滞后

我国只有在1992年1月3日颁布实行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但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法律做出调整。

三、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3]足我国国情,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缴费能力的不同适时、适地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只有当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能够提供剩余积累,而且从积累中提取的资金用于社会养老保险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当前的生活消费没有影响时,建立社会保险才具有可能性,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就谈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是不现实的。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条件,我们只能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水平,适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能不顾经济发展水平强行推行。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其他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原则。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政府给予财政与政策支持;个人储蓄;成年子女对老年人"反哺"建立家庭保障;利用土地保障发挥补充作用。从而逐渐从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保障模式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保障模式。

3.区别对待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管理。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根据实际需求参加城镇的养老保险体系或者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二)具体的制度设计

1.资金的筹集渠道

(1)基金的筹集现阶段坚持国家财政补贴为主,集体补助个人交纳为辅。

个人交纳集体补助为辅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宽裕,个人无法保证能按时按量交纳。所以要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宣传,首先让大家了解熟悉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落实和执行政策。

随着今年来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国家的资金储备逐渐宽裕,有能力首先先行支付,从而改变国富民穷的状况,随着投保的体系完善,逐渐减少国家投入,从而形成个人交纳集体补助为主,国家投入为铺的格局,将社会养老保险引导到正规良性的发展轨道。

(2)基金的运行与保值增值

现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的管理形式,不仅形成了过度分散管理带来的不合理管理费用和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而且投资形式单一,因物价的上涨,实际出现基金不增值反而贬值"缩水"的情况。所以实行基金由省级统一管理,统一保值增值对提高农民的投保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2.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构各主体应负的责任

(1)国家的责任。国家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体系建构中必须担负的责任有三:一是政策责任。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建立该项制度的根本前提。二是财政责任。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保障每一个农民基本生存。三是法律责任。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立法,就是要通过法律规范和调整农村养老保险关系,立法工作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证。

(2)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从自己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保,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也避免吃大锅饭的可能。

(三)改革的终极目标

现阶段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项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我想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稳步向前推进,消除城乡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将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参考文献:

[1] 戴卫东。流动大潮背后的农村养老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2.10.137。

[2] 郑杭生,李路路。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7。

[3] 殷俊。我国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体制衔接问题的探讨[J].社会保障研究。2005. 6.15~17。

作者简介:席晓萍(1984-),女,甘肃定西人,2010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上一篇:我国基层民事审判的困境分析 下一篇: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监管制度的对策